今天下午,參加了永康市青年教師的業務考試,2017年9月以后的教師皆在青年教師之列,俺也算抓住了青春的尾巴,又當了一回考生。
說起參加工作以后的大大小小的業務考試,倒也有一兩次頗為自得的成績,早十幾年前參加成人高考,文科成績據說名列全縣第一,再后來又參加教師的業務能力測試等,成績都還看得過去。在浙地參加的兩場應聘考試,一場是2011年在溫州育英中學參加的考試,一場是2016年在永康三中參加的永外的考試,筆試內容比中考題目難,比高考題目簡單一些。但這些筆試,都沒有這次的考試帶給我的觸動深,感受深。
說起來,這樣的考試我們是知道考試范圍的,以杭州、金華等地近三年的中考題目為準;我們也知道答題規則的,每天與學生一起刷題,閱讀理解如何踩點,詞語賞析如何三步跨籃,開放性題目如何運用總分式陳述觀點,語言運用如何得體有禮,大作文的框架結構如何展開,一點一點與學生細琢磨,精分析。或許就是這全知道,讓你明白:只有通過實戰,才能獲得真理的道理。
考試之前,我擔心詩句背誦,人教版的教材我只上過三本,還有一大半的詩詞沒有上過,沒有細致背過。于是,我利用今早和上午的一點時間背了背詩詞和《論語》十二則。還好,詩句默寫全都會做,名著閱讀也是熟悉的。閱讀理解的大題目就是今年的金華語文閱讀題,我還一一對這篇閱讀理解做過試題分析的啊!可在答題卷上答題的時候,我竟然看錯題目,將第7題的答案寫在第5題的橫線內。我懊惱著,慶幸的是寫了一半發現這個情況,還來得及修改。
正是這個小失誤,讓我開始反思,孩子們在期中期末考試中,總有看錯題目位置,張冠李戴的情形。當孩子們悔不當初看錯題目的時候,我莫名友邦驚詫:“題目怎么會看錯呢?”我才想,我之前參加的所有考試,絕大部分是在試卷上直接作答的,“在答題卡上做題”,我記不清楚有幾次,印象中似乎沒有。可我這邊說完孩子,那邊輪到我的時候,不也照樣犯類似的錯誤嗎?
于是躬身自省,任何說教比不上孩子親身實踐來得真切,來得深刻。當孩子出現失誤的時候,要懷有允許他犯錯的心懷,在容納當中讓孩子慢慢糾錯,反思,改進,最后將失誤降到最低或者沒有。想到樊登講的《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這雖然是講體育競技的一本書籍,但是同樣適用于我們平時遇到的大大小小的考試。我在想,我今天考試的時候,并沒有完全做到身心合一,沒有完全地融入到題目當中,甚至因為眼熟的原因,有點輕視與怠慢,正是因為這樣的輕慢才會讓我看錯這兩個題目。當然,孩子們的原因或許不在于此,是真真切切看錯了題目。
那么,怎么辦?在容錯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們找原因,找路徑,找克服的方法,將試卷與答題卡密切對應,一字攤開,不要上下合起來去寫,來回翻看,有時難免看錯字行。我今天就是這樣。與其用形容詞去評判孩子們的行為,不如具體地給他們指出方法,指出避免的路徑,在針對性極強的在場里實施對孩子正確的愛。
想想之前,我是不是總是根據孩子的表現妄下論斷,并沒有設身處地還原他所處的情境,去理解他所采取的行為與措施,去理解他與你預期之間的落差。只有自己親身體驗了,才會以己之心去審度類似的情況與狀態,想來,教育的真諦就是在相同實踐里的互相促進與成全啊!
更主要的是,通過今天的考試,我能夠直面孩子們寫的今年金華市關于小螞蟻的考場作文,拿過他們的作文,我總要指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可當我今天也實實在在去寫的時候,卻無奈地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遠比我豐富得多,孩子們的行文思量大有可圈可點之處啊!他們的考場作文寫作,在我之上!而我,終于下定決心要大大方方地展示孩子們的“螞蟻作文”,這樣的決心,也來自于今天的切身體驗啊!
從今天起,告誡自己,不再紙上談兵,不再形容評判,不再自我主觀,不再盲目地以“愛”的名義空洞說教,而要切己審度,還原在場,給孩子們一個切切實實的方法與指引,做一個能愛會愛的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