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思想學健康】-藏象篇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特點
(一)膽
膽為清凈之腑,主決斷。膽與肝為表里。心為“君火”,膽與命門為“相火”。膽的主要功能為儲藏與排泄膽汁,幫助食物消化。膽汁外泄,可使皮膚黃染,稱為黃疸。
中醫的膽,除西醫的膽外,還包括部分神經系統的功能。
(二)胃
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胃的功能相當重要,有“納谷者昌,絕谷者已;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之說。胃與脾為表里,兩者都具有消化水谷的功能。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脾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運化。
中醫的胃與西醫的胃大致相似。
(三)小腸
小腸為受盛之腑,主化物。小腸承受胃所腐熟的飲食,分清別濁,將精華經脾輸送到全身,營養臟腑組織;將水液通過腎臟輸入膀胱;將殘渣糟粕傳送大腸。若小腸功能紊亂,會使水液糟粕混雜,出現小便減少、腹瀉等癥。
中醫的小腸與西醫的小腸大致相似。
(四)大腸
大腸為傳導之腑,主排泄。大腸的功能是將小腸傳來的糟粕,再加工滲盡水分,形成大便排出體外。大腸的主要病變,是大便異常 。凡大便秘結、泄瀉、痢疾、便血等病,都從大腸辯證治療。
中醫的大腸基本相當于西醫的大腸。
(五)膀胱
膀胱為三都之官,司氣化。膀胱主要功能為貯藏尿液和排尿。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癃閉;氣化不約,則遺尿或小便不禁。膀胱的氣化與腎有關,腎氣足則能化,腎氣虛則不能化。故小便不利或不禁,治則為溫腎而功氣化。
中醫的膀胱包括了西醫的膀胱的功能。
(六)三焦
三焦為次瀆之官,主行水。三焦由上焦、中焦、下焦三部分組成:上焦指心肺區及心肺;中焦指脾胃區及脾胃;下焦指肝腎區及肝腎。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疏通水道。
上述三焦與疾病分期的所謂上、中、下三焦無關。
奇恒之腑中,腦、髓、骨、脈、膽的功能,皆見以上有關臟腑。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行月經和育胎兒。
三、 臟腑的關系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五臟六腑,雖器官各別,各具功能,但彼此互相聯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五臟為主體,在心的統一支配下進行的。臟腑之間,憑氣血津液通過經絡、五官、皮膚、肌肉、筋、骨等,彼此貫通,組成協調嚴密的整體,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臟與腑之間為“相主”關系。如腎為心之主,心為肺之主,肺為肝之主,肝為脾之主。主即主持,即互相制約,維持平衡。臟與腑之間是“相合”關系。如肺合大氣,心全小腸,肝合膽,脾和胃,腎和膀胱。合即配合的意思,以臟為體,以腑為用。臟為陰屬里,臟為旭屬表。因此,臟腑配合也叫做“表里”的配合。
臟腑之外,還有奇恒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等。它們似臟非臟,是腑非腑,形雖似腑而作用是臟。它們與臟腑關系密切。如腦和心、肝有關,髓、骨、胞和腎有關。女子胞屬肝,因其主行經,養胎,又與心、脾有關。
與奇恒之腑對稱的還有傳化之腑,即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它們都屬于消化系統。
觀察病人形體,能幫助辯證。如肝開竅于目,其充在筋,其華在爪;脾開竅于口,其充在肉,其華在唇;肺開竅于鼻,其充在皮,其華在毛;腎開竅于耳,其充在骨,其華在發。又有“脾主四肢并關節處,兩肘屬心肺,兩腋屬肝,兩髀屬脾,兩骼屬腎”之說。凡病人形體的變化,都能反映出臟腑內部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