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說的是我們只能遠遠的觀賞,而不可輕易玩弄它。這句話同樣也適用于愛情中,兩人之間差距太大,只能遠觀,不能近距離接觸。現(xiàn)在看來,這句話也可看成是對人的一種表面理解,有一些人只能遠遠的去相望,因為這樣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會是對方的美好,而實際接觸起來卻會真切的明白一句話“所有的美好只來自于遠遠相望”,也就是人們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目前這個社會,迷惑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有虛幻的網(wǎng)絡(luò),不真實的朋友圈,更有甚者是不真實的自身。這所有的一切都迷惑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無法更好的去看清。
1.年少時的愛情
我們?yōu)槭裁磿x擇喜歡一個人?或者說為什么那個人偏偏就是我們喜歡的呢?我是屬于外貌協(xié)會的,我要是喜歡一個人那個人最起碼的一點就是長相必須要好,其次才是人好。相信很多人和我都是一樣。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一開始喜歡一個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方長得還算是可以,才會有交往下去的必要,當然每一個人的審美也都不一樣。
講一個故事吧,是關(guān)于愛情。
姑娘興沖沖的打電話給我說“姐,我和喜歡十年的那個人終于要在一起了。”我反問到“你真的想好了嗎?你要知道,十年前你們沒有在一起, 那么十年后你們也不會幸福。”姑娘聽完之后,沒有參考我的意見,依然沉浸在初識的甜蜜中。戀愛的日子很美好,姑娘很長時間也沒有給我打電話,幾個月以后姑娘再一次撥通了我的電話,這一次在電話中,姑娘的聲音很低落,詢問原因才知道兩人經(jīng)常為了瑣碎的小事吵架。我除了沉默之外沒有說任何話。
其實,所謂的愛情,或是所謂的戀人的美好,只是停留在遠遠相望,近距離接觸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有很對地方我們是很難以理解或者是難以接受的。如果你真愛一個人,那就遠遠地祝福著他吧,因為只有這樣,兩人在不久的以后想起來的時候依然是對方的美好,也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好的想象,想象他在生活中是一個多么有情調(diào)的人啊,而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斤斤計較。
我把愛情分為這幾個時期:初識期,熱戀期,磨合期,平淡期。這幾個時期每一對戀人都是必須要經(jīng)歷的。如果我們只是因為對方的美好而選擇要和對方在一起的話,最后帶給我們的肯定是自我傷害,也肯定是對對方的抱怨與埋怨。所以,美好真的只是來自于遠觀。如果不是因為愛情,那就不要在一起。
2.長大后的友情
你會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或者是你身邊的朋友都是什么類型的?長大之后,我再也沒有了朋友的概念,朋友就是在我記憶中的那幾個閨蜜,其他的能夠稱之為朋友的原因,要么是工作所迫,要么是生活所致,而且朋友也再也沒有了所謂的“兩肋插刀”。
再講一個故事吧,是關(guān)于友情。
姑娘興沖沖的告訴我,她又認識了幾個非常不錯的朋友,每天和他們聊的很開心。我直接潑冷水“那只是網(wǎng)絡(luò),大家只是興趣相投。”她不以為然。實則最后她自己也漸漸的明白了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在一樣的交流群里,開始的美好讓她感覺到這就是一個大家庭,然而,相處的時間越長,大家的目的也就明顯的出來了。要么就是微商,要么就是幫忙轉(zhuǎn)發(fā)文章,要么就是幫忙投票。
我是非常討厭網(wǎng)絡(luò)帶給我們的虛幻的。因為網(wǎng)絡(luò),我再也沒有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我不知道對方是好,是壞。我也不知道對方是真誠還是假意。在網(wǎng)絡(luò)上每一個人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可突然之間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朋友圈里,那個每天都正能量的朋友,其實在生活中是一個很爛的人,原來那個每天在朋友圈里各種曬的人,其實在生活中平淡到不能再平淡。
慢慢地我學會了獨立出來,我不在群里講話,不在群里發(fā)文章,也不在群里發(fā)勵志。因為我知道,也許我還是能夠活在別人的美好中的,我不想打破我在別人心中的那種念想,也不想打破別人在我心中的念想。
美好的生活,是由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只要我們保持好距離,那么生活就依然會是美好的。不要認為對方很牛逼就去刻意的接觸,遠遠相望更能夠帶給我們正能量;不要認為對方很美麗就去刻意接近,就讓那種美麗時刻停留在腦海,不經(jīng)意想起來的時候,嘴角依然是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