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聽到一句自嘲的話:“我本來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卻偏偏要靠能力吃飯”,一直以為這一句夸自己顏值高而且能力還強的話,但今天讀了《慢思考》后才發現,靠能力吃飯很可能真是一種偏見,因為有顏值而被誤以為有能力-美麗偏見。
通過閱讀本文,你將了解以下內容:
1)什么是偏見?它是如何產生的?
2)偏見的分類與表現形式
3)自我思考與防止偏見的方法
一、什么是偏見?它是如何產生的?
百度了一下什么叫偏見:偏見是人們以不正確或不充分的信息為根據而形成的對其他人或群體的片面甚至錯誤的看法與影響。按《慢思考》所述,偏見是由于在快速思考時,由于思考腦來不及作出邏輯思考,而啟動反射腦根據先天捷徑,作快速判斷,產生的片面的看法。
為什么會產生偏見?其實還要從反射腦的功能上說起。反射腦已經進化了5億年了,它的作用是根據眼前的信息作出立即的反應,特點是快,感受到立即反應,而且節省能量。所以當在需要快速反應的時候,就啟動了反射腦,它根據預設模式作出反應,這個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比較適合,但在變化快的條件下,由于信息不完備,反射腦就傾向于靠攏原有模式,導致了作出的反應產生偏差,這就是偏見的來源。
二、偏見的分類與表現形式
錨定偏見:原來的信息或者判斷,對現有信息的判斷產生影響的偏見。比如先做了個1億的投資決定,然后再做100億的決定就會比較困難。倒過來的話,那1億就是小錢啦,你懂得。
內省偏見/樂觀偏見:通常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可用性偏見:對所有事件概率的直覺性判斷通常都是錯的,因為對于那些能被我們記住的事情,反射腦會高估它的典型性;而記得最牢的通常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事情。當想到某個概念時,首先進入腦海的并不是最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是最形象生動的事情,我們會大大高估它發生的概率。
光環效應:我們會高估成功人士的能力,同時低估運氣和環境的影響,而對于失敗者,我們則會低估他們的能力。
美麗偏見:我們容易高估美人兒的能力(女性傾向于低估美女的能力),但我沒想通為什么女人對女人不好說話呢?美女們請留言說說到底是怎么想的?
熟悉度偏見:熟悉度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哪怕你熟悉的方面與這個選擇全然無關。
從眾偏見:其他人對我們決斷的影響力超乎想象,容易帶來集體性盲從。
事后聰明偏見:事件發生之后,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
懷舊偏見:我們總愛為過往鍍上一層美麗的色彩。
賭徒偏見:對于某個隨機過程,我們總是以為事件發生的概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伯的次數而上升。
證實性偏見和選擇性感知:我們傾向于選擇信息來支持自己的結論,同時忽視那些與結論相悖的信息。
刻板印象:我們總是對特定的人群有不經驗證、先入為主的固定印象。
損失厭惡:損失已有東西的感覺比得不到期待的東西更糟。
結果偏見:我們更傾向于以結果來判斷決策的正誤,同時卻忽略了決策過程的質量,哪怕這個結果只是出于巧合。
購后偏見:買了某件東西以后,我們更容易看到這個選擇的好處,同時忽略它的壞處。
自我服務偏見:如果我成功了,那是因為我個人能力出眾,而要是我失敗了,那是因為環境不好,或者其他人拖累。
觀察者偏見: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能力出眾,而別人成功,無非是環境使然,如果失敗了,就反之。
欺騙偏見:如果我們必須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采取行動,我們傾向于采取欺騙等不道德的手段。
替代式誘導:如果反射腦不能輕松地找到某個問題的答案,它就會轉而回答一個更簡單的相關問題,而要是思考腦一時疏忽,它就會接受這個答案,并不會意識到這實際上是簡化了問題,或者干脆回答的是另一個問題。
三、自我思考與防止偏見的方法
由于偏見是反射腦產生的,思考腦很多時候跟反射腦是一伙的,這就很難意識到當下你是不是產生了偏見,我對照了一下,90%的偏見我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過,10%可以被意識到。
比如:我就有美麗偏見,未必是美女,帥哥也一樣,真的是有顏值的人比較賺便宜啊。可用性偏見也有,感覺發生過的事情再發生的可能性就小了,其實概率未必是如此。
如何來防止偏見呢?這個是比較難,首先要問自己,我這個判斷有偏見嗎?然后應該就是慢下來,慢思考,用邏輯腦(思考腦)代替反射腦(情緒腦),來收集信自并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
好了,你呢?你有沒有以上的偏見?
沒有?好吧,送你最后一個偏見,盲點偏見/偏見偏見:你覺得你的偏見比一般人少。
參考書目《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