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每個存在都是一個個體,每個原子,每個分子都是,當然每個想法,每個感覺和沖動也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每個存在都在尋求生。每當,一個個體沒有了聯系,每個存在,不能實現時,就面對著死。
? ? 我們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尋求生,做生死轉換。
? 我們經常,有各種積極的想法,比如讀書,健身,好好工作,好好陪家人。每次我們想到這些想法時,不由自主的就為這些想法,賦予一些重要的意義。可是我們賦予想法意義的時候,卻沒有合理的分析下自己的時間是否充足,精力能否支持自己做這么多的事。
? 很多事,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堅持幾天,然后這些想法就不了了之了。然后心里對自己的執行力又多了一絲懷疑。
? 這些想法就那樣的死去,而你能深切的感受到,想法死去時的,無助和難受。有了幾次這樣的經歷以后,看到那些催人上進的文章,你也不想在賦予那些想法什么太大的意義了。這樣,你只顧做好手頭上的事,反而感覺很好,感覺到生活的充實。
? ? 這是為什么呢?
? 因為每個想法,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當你沒有為它賦予重大意義,它的離開你也就不會感覺到什么。當你,沒有僅僅為為數不多的幾個想法賦予意義的時候,通常由于想法少而時間多,這些想法通常都能實現,因此你感覺到這個想法生的能量。它為你帶來了生的能量,因此你會感覺到幸福和快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知足常樂了。
? ? 知足常樂,關鍵在于什么呢?
? ? 關鍵就在于,沒有太多的妄想,想要的少,因此想法就容易實現,這些想法實現帶來的生的能量,也就充實了你,讓你感覺到了幸福。
? ? 道家和佛家經常說,少就是多。通常解釋為,妄想少,反而能收獲更多。其實在這里,可以解釋為,賦予了重大意義的想法少,因此想法實現的概率大,實現的想法相對就多,因此也會有比較多的生能量。
? 生能量多了,你就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生機于活力的人了。
? ? 那生活中該怎么做呢?
? 盡量去做重要的事,有什么想做的,如果能立即做完,就立即就做。?
? ? 做事之前,充分考慮自己的能力,盡量給自己留出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