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春雨綿綿。連綿著下了半個多月的雨總算停了。這個濕漉漉的季節,忍不得要抱怨,即使道路兩旁的樹木在春雨的沐浴下生長得愜意,澤園里的小草也探出了頭,一片嫩綠的景象,十分惹眼。但還是為趟了半個月的濕地,濕了幾次鞋而有些忿忿。
但到底是春天,到底是放晴了。
陽光從天空中灑下來,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鳥兒拂地而過,振動著翅膀,向更遠處飛去。道旁的樹木,兩兩相望,在和煦的陽光下,也更有生命力。遠處的天空很藍,沒有一絲云,而太陽就像一只溫暖的手,撫摸著萬物。一田文化廣場搭好了臺,正準備著民謠音樂會。音樂聲傳來,到達心底,心不由得一震,這是自心底的復蘇啊。似乎五官也靈活了起來,更真切地感受著陽光下的活力。即將要表演的歌手在臺上練習著,弦音陣陣;曬太陽的人們被歌聲包圍,在草坪上談笑著,小孩子們追逐打鬧著,笑聲不斷。一切都在金色光輝的照耀下,顯得溫暖。我看著影子移動,映著淡黃和淡藍的兩道光,不由感嘆,真是久違的一幕!
學校早幾天就擺出了各種各樣活動的點:愛心家教,義捐義賣,雷鋒捐贈……三月,學習雷鋒的月份,為這個季節增添了奉獻的色彩。跟著志愿者們,又要踏上一段妙不可言的旅程。坐上7路公交車,一直向西,直達終點站。太陽漸漸西沉,光輝絲毫不減,明燦燦地半懸在空中,光線也很柔和。風從車窗吹進,竟也有花的氣息。兩邊光禿禿的山地,也有零零星星綠色的點綴,原本荒涼待開發的山區也有了幾分生機。走過一段田間小路,來到學生家里,已經是16點40分。阿姨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端出水果便開始削起來。沙發靠近落地窗,外面的光從落地窗照進來,顯得整個屋子十分亮堂。白色打底碎花點綴的墻紙,家具井井有條地安放著,整個房間給人寬敞干凈的感覺。時間不早,同行的小伙伴告辭去下一家需要輔導的學生的家里。我也開始了我的工作,我輔導的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她一邊從書包里拿出書和作業本,一邊和我談著話,告訴我這周她要完成的作業。她在桌上認真地寫著,我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多數時候不說話,只有她在遇到不懂的問題的時候停下來問問,其他時候都是簌簌的寫字聲和我翻教材書的聲音。隔了許多年,四年級的語文教材變化并不大:《中彩那天》《將心比心》《觸摸春天》《生命 生命》《父親的菜園》……一帶勾起自己以前上小學時的記憶。那時候覺得課文很沒有趣味,但也被文中爸爸放棄夢寐以求的車而堅守誠信的品質所打動,也被媽媽將心比心的寬容所溫暖,也想幫助盲女孩感受春天,也為小小生命強烈的求生欲望所震撼,也從《父親的菜園》里品出了父親的堅韌與執著。這些簡短的文章,在那時自己看來都是不起眼的小文,卻飽含深意。廚房里傳來了噔噔的切菜聲,看了看時間,是該回去了。跟小女孩和阿姨道了別,約定下周天再見。揮揮手,一聲姐姐,叫到了心里。載著滿心的喜悅和塵封得太久的記憶,在余暉的映照下,回家了。
這連綿的春雨,和煦的陽光,淺淡的記憶,這個春天剛剛好。
大學生活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