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一《語文課堂尋真》前兩章讀后感
? ? ?這幾天一直在讀黃厚江老師的《語文課堂尋真》,雖然只讀了兩算,卻感覺書中的字字句句都說出了我的心里話,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
? ? 自從我們學校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之后,就感覺語文課堂少了很多語文味兒。雖然在最后一個階段,我們打破了模式的束縛,增加了一個“讀學”的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匆匆讀一遍課文,學生就開始寫導學案上的問題。為了得到展示的機會,他們獨學、合學的速度都很快,快得來不及潛入文字中去細細品味。
? ?學生不細細地讀文本,有什么后果呢?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展示沒有深度。難點突破不了,老師心里著急,自然會代替學生分析文本。對文本進行適當?shù)姆治觯瑢ε囵B(yǎng)學生理解文本、解讀文本的能力是有幫助的。但沒有好好讀文本,甚至基本沒有讀,滔滔不絕地條分縷析對學生的閱讀有什么幫助呢?學生用兩節(jié)課學習《背影》,還說不清楚朱自清先生父親的背影是什么樣的,是胖是瘦?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用三節(jié)課學習《孔乙己》,學生竟說不出課文里的三個句子,說不出孔乙己的高矮胖瘦,記不得孔乙己“竊書不能算偷”的名言,只記得什么自命清高,什么好喝懶做,什么科舉制度,什么社會冷漠。沒有好好讀文本,記住這些結論有什么用處呢?這些結論并不是學生自己解讀文本的結果,而是老師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了學生,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 ? 第二個感觸最深的地方,是黃厚江老師對課標中“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解釋。課標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那么什么是交際呢?僅僅指學習和工作嗎?黃厚江老師認為,語文還是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什么是生活呢?生活絕不單單是學習和工作,也不單單是交際,甚至可以說,最主要的不是學習、工作和交際。人的生活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日常生活,還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因此,語文的工具性不單單表現(xiàn)在學習、工作和交際之中,而應表現(xiàn)在人的全部生活之中,尤其是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之中。
? ?從這一點出發(fā),語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健康的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和諧發(fā)展,而人發(fā)展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語文作為教育的最主要的課程,必須承擔起這樣的義務。
? ?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絕不是用口號和大道理去要求學生,而是要在閱讀、寫作等具體的語文實踐中,讓學生逐漸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在面對生活的不幸和苦難時能夠具有頑強的生活意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命意識,引導她們追求生命的質量,讓他們懂得生活是無可逃避的,活著就是一種幸福,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責任。生活的確會讓人覺得很累很辛苦,但這種累,這種辛苦,又充滿了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 ? 除了這些,語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培養(yǎng)的審美情趣。現(xiàn)在這個社會在飛速發(fā)展,人類越來越物質,逐漸失去了審美能力。一個不會審美的人,一個沒有能力從生活中去尋找到美麗的人,注定是不會幸福的。我想,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成為一臺工作的機器,完全不會享受生活,不會欣賞美享受美。不管生活如何艱難如何無聊,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浪漫而富有詩意。我很喜歡黃厚江老師的這句話:“一個人可以不做詩人,但做人不可沒有一點詩意。一個沒有詩意的人是不可愛的,甚至是猥瑣的。一個從沒有寫過詩的人是一個精神不健全的人。”而努力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有詩意的能力,則需要在語文課程中慢慢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