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當我們感到痛苦或不悅的時候,我們會一直想要改變外在環境或是事件本身,殊不知,不管是外界環境還是實事本身,都是我們無法改變或則控制的,我們唯一有把握改變和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觀點。
? ? ? ?很多人無法覺察到這點,即使知道了也無法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因為我們有的時候是如此執著,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想法或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而所謂的靈修,就是要幫助我們看進自己的內心,知道它才是造成我們痛苦的主因,而不是外境。明白了這個道理,又愿意去回觀自己內在信念的人,才有機會真正離苦得樂,自在解脫。
? ? ? ?我所知道的最快解脫的方法就是去理解、看清你的本來面目,弄明白你究竟是誰。如果你就相信自己是這具身體,一個可憐的人,每天在這個世界上汲汲營營地奔波,只為生存而掙扎,那么你很難逃脫自己的牢籠。
? ? ? ?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意識,上到更高的層次來看待我們的生命,這樣就比較容易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
? ? ? ?最可悲的是,我們無法體會到另一個層次的生命,所以緊緊抓著目前我們所能擁有的身份認同來冒充我們自己。所以,靈性導師拜倫.凱迪常問:“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
? ? ? ?如果你放下自己現有的身份,不再掙扎,你是否會失去所依而找不到自己該依附的東西或是身份感?如果你放下老公的外遇實事、孩子的學習問題、你的健康情況,你在事業方面的掙扎、工作的不順等,你是否會覺得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對抗的目標,人生沒有意義?
? ? ? ?如果放下我們的痛苦、故事、虛假的身份,你會感到空虛,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好像沒有歸屬一樣。因此,不妨隨便抓住任何一件讓我們有自我感的東西,即使那個東西讓我們一點兒也不快樂,也不空無一物來得好。
? ? ? ?
? ? ? ? 國外著名的靈性作家杰克.康菲爾德的著作《智慧的心》臺灣張老師文化出版社),是一本非常能引起我共鳴的書。里面有三段話,我想和大家分享。
? ? ? ?“每當我們執著于自己的身體、心智、信念、角色以及人生處境時,我們便會創造某種自我感。這種認同在我們把自己的情緒、念頭及看法緊抓不放,當成自己的時候,就會無意識地一再發生。”
? ? ? ?“你每天檢查自己的物資是否充分會去看冰箱的事物夠不夠。那你為何不檢查自己看待事物的心態?要知道,審視自己的心靈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 ? ? ?“我們認同自己某部分的經驗,將那些感覺、信念、內在的對話與經歷都當成我以及我的。一旦產生這種認同感,便會產生狹義的自我觀念,造成我與他人分離的幻象。
? ? ? ? ?杰克.康爾菲特提出了很好的忠告,他建議我們不妨試試以下方法:”假裝自我不存在,把所有的經驗當成一場電影或是夢境。別做電影中的主角,假裝你是個觀眾。觀看所有角色的演出,包括你自己在內。讓身心放松,拋棄執著的自我感,心靈安住于覺知中。仔細觀察當你放掉緊抓不放的心情后,生命自身會如何呈現。”
? ? ? ? ?德芬的話: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下由自動導航系統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聯結,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怎樣找回與身體的聯結呢?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信息。
? ? ?
? ? ? 兩年前經三姨介紹買了德芬姐的整套書籍,包括《遇見未知的你》、《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舍得讓你愛的人受苦》,每本書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以上便是摘錄的一小節。這兩年來時不時的會翻看這幾本書,個人覺得此書有益我去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返歸心靈的寧靜,排除外界的煩惱、追尋自我,活出精彩。最近我的好姐妹有因為結婚煩惱的,也有因為裝修房子煩惱的,還有因為工作繁重煩惱的,煩心的事無處不在,關鍵在于自己的內心選擇如何去對待,內心修行之路漫漫而遠兮,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