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絮語,一些感悟
? ? ? ? ? ? ? ? 文/幾兩銀子
寒冷的冬日,天色灰蒙蒙的,像極了北方那種特有的冬天。疏落的樹枝上零零星星地掛著一些執著的黃色的,或者半綠的葉子,在風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舞動。
這樣的時刻,適合圍著通紅的火爐,大家一起舉酒話桑麻。抑或是炭火煮的滾開的水,壺蓋不停地撲打著壺身發出清脆的響聲。有一個老翁,以或者老婦人,膝蓋上搭著酒紅的絨毯,在閉目養神,她的腳下,是被暖意熏醉的一只折耳貓。懶懶地匍匐在婦人的腳下,偶爾側目張望。這是關于冬天最極致是最幸福的場景。
大小姐和自己在閑聊。
現在微信中很多的群。一個新建立的團體由于某個共同的目的,開始慢慢地增加人數,除了關于這個目的的話題,自然會有很多的周邊八卦。人聲有時鼎沸,有時靜寂無聲。無論怎樣, 八卦中必然有一兩個核心的人物,頻繁地發表言論。做某些特定的評論或者感悟。漸漸地,人們覺得這樣的群體,如果少了一兩個這樣的人物,這個群就不再親切,不再溫暖了。
有所專注和付出的人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也是一種心里上的回報。
再者, 現在有很多的訂閱專欄,人家的文章寫得不錯,的確有所說,也認真地評論了,不僅僅是一種修養,也是對自己和別人的尊重。認真地去做,認真地回復,這是對生活的尊重。
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認真地對待的。也或者說,幾乎沒有不需要被認真對待的事情。不被認真對待的事情,要么絲毫不影響你的生活,心情。要么就是帶給你很不好的影響或者結果。
我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缺失信仰的民族。
現在多數的人都信奉快速,便利,經濟,功利和利己。 于是,沒有多少人肯定下心來做一件事情,更別提專注地慢慢研習了。于是,對我們來說,慢成為一種奢望,微成為一種常態。
那么真正地去找尋一樣好東西就是極其不易的事情了。真正好的東西,是需要時間來磨練的。
沒有經過時間的錘打,我真的不能夠說,那就是一個真正的好東西。
是在四十歲之后有了很多生活感悟,放入冰箱的肉,要切塊汆過后,分袋放好;蔥姜蒜可以在通風處摘去爛葉,散發濕氣后,再放入冰箱冷藏處,不容易壞;或者洗凈切好,臨用時再拿出來;魚提前炸好,放冷凍處,吃幾條拿幾條;面可以一次和得多些,不用的凍起來,下次用的就快些;牛肉丸子多炸一些,這樣一個葷湯唾手可得;煮一些五香牛肉,方塊放置。 吃的時候,拿出一塊, 稍微解凍下,就可以切了;用豇豆,胡蘿卜,白菜,蓮花白,青椒等腌制一些泡菜,可以改變一些口味;篩些青蘿卜,然后做成青蘿卜干,吃的時候洗下,和黃豆一起炒,吃起來頗有滋味,也可以多做一現成的蘿卜黃豆,這是下飯或者就饃的好菜;年前一周,自己泡一些綠豆芽,這樣過年的涼拌菜就有了;一次多做點蒜泥,這樣炒蒜泥雞蛋,做涼拌菜,吃餃子,蘸水面就非常地方便。
一些飯非常容易地做,如咖喱飯,炒年糕,蔥油拌面,扯面,香腸米飯,配一個青菜都是非常好做得飯。稀飯,熱饅頭,炒一個菜,涼拌一個菜都很方便。
還有,發現水槽容易滑印,在很久之后才去買了隔水墊。廚房人常站的地方由于是瓷磚,在冬天會非常地涼,的確需要一排墊子。
化纖的衣服和襪子也有它的好處,這一點是和補小姐學的。
洗澡后,頭發濕漉漉的,穿化纖衣服不怕濕,容易干。做飯的時候,穿上,不怕臟,好洗。
睡覺的時候,穿化纖的襪子,腳底頗為暖和。
冬天下面鋪著化纖的絨毯,也覺得非常暖和。
四十歲后,還發現忽然地腳痛,醫生說是筋膜炎,具體發病原因也不十分清楚。補先生就問,不知道原因,那么藥怎么研制? 但是,要說的是,忽然不知道怎么走路了。過去的四十年好像一直都是后腳掌先著地的,結果造成前腳掌側骨質增生。
還有,發現枕頭不是用來枕頭的,主要是用來擱置脖子和肩膀才比較舒服的。
想起很久以前,我剛上班的時候,辦公室的一個姐姐,比我大一輪。她時常兩手環臂,介紹她是怎么方便做菜的。
人生的很多時候,還是得自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