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看兒子撕開花花綠綠的零食包裝袋,思緒悠忽就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那時候沒有現在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零食;也不像現在隨時隨地想吃就吃。只有在逢年過節或許家里來親戚了,才會有零食吃。
印象中最好吃的,也是當時最常見的零食“果子”。就是用傳統工藝制作的面點,像外酥里糯的蜜三刀,甜到骨頭里;又香又酥咔吧脆的螞蚱腿;酥酥甜甜滿嘴掉渣的條酥,一咬一口糖稀的羊角蜜等等。一一寫來,竟然口舌生津,這應該源于兒時甜蜜的記憶吧。
那時的商店也不像現在的超市,可以進去隨便選隨便挑。
在城里叫百貨商店,商品放在貨架上,前面有一溜的玻璃柜臺隔開,營業員在柜臺里面,買東西的在柜臺外面,看好商品由營業員給拿過來。
在那個年代,營業員可是令人羨慕的職業。至今猶記,當年小隅口百貨大樓里,有一位女營業員,長發飄飄、美若天仙,當時的自己那個羨慕啊!正讀初三的我,那時貪玩不好學習,父親激勵我用的就是一句承諾”好好學習,考上學,讓你到百貨大樓當營業員”。不知是不是這個起的作用,我還真考上了,哈哈!扯遠了。
在農村,那時的商店叫:供銷社。格局和城里的商店布局一樣,只是柜臺都是用磚頭砌成的臺子。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針頭線腦,還有好吃的果子都能買到。
所有的果子都是裝在一個個大紙箱里,要多少,全由營業員用一桿秤秤好,倒在一張四方形的紙上,包好。紙是那種麥色的草紙,包扎的繩子也是由草紙捻成的。草繩都是掛在柜臺的上方,營業員麻利的包好物品后, 手一抬抓住繩子,三繞兩繞捆扎好,用手反方向一擱擰繩子,輕輕一蹬,繩子就斷了。一個包裝的四四方方的果子就遞到你手里了。
整個售貨過程,順暢流利、一氣呵成。當然,這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看看現在的食品包裝,想來還是以前的包裝環保。對于小孩子來說,用紙包裝的食品還有一個大大的好處————便于偷吃。
那個時候,果子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家里來人送的果子,母親都會把它藏在柜子里,等著走親戚的時候用。我們一般只有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
那時只要看到家里來人了,我們都會興奮好幾天,因為又有果子吃了,當然吃不吃的到就要靠智慧了。
我們基本都是趁母親不在家的時候,翻箱倒柜的找出母親藏起的果子。這時是不能打開包裝放開量吃的,只能是在拐角撕一個小口子,每次摳出一個,然后再放回原位。母親檢查的時候就不會發現。
那時,最好偷吃的果子當屬羊角蜜和螞蚱腿,果子小,好往外掏。每回家中無人的時候,都可以小心翼翼的摳出來一個,塞在嘴里,閉緊嘴巴,慢慢的讓甜蜜彌漫口腔,還不容易被其他人發現偷吃。
最難偷吃的果子是條酥,個頭大,要把包裝撕很大的一個洞才行。最麻煩的是,一口吃不了,往往正在往嘴里塞的時候,被人贓并獲。
大部分的偷吃都能得逞,母親拿出果子發現包裝紙破了個小洞,通常會認為是老鼠干的,自言自語的罵上幾句可恨的老鼠,也就作罷。我們則在一邊捂嘴偷笑。
當然,有時候,實在是沒有留住嘴,偷吃了一大半,被母親識破。但事已至此,母親只能是說上我們幾句,再買些果子配上了事。
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的零食依然是果子。但是,現在吃到的果子總是比不得回憶中偷吃的果子那么好吃難忘。
那甜蜜的記憶已經根治于心靈的最深處。可能越是不容易得到的,就越是珍惜,越是記憶深刻吧。
現在的孩子,什么東西都是唾手可得,什么都不知道珍惜。再美味的東西吃了幾頓就夠;再昂貴的玩具,玩了幾天就棄之不理;再漂亮的衣服穿了幾次,就擱置一邊。
總感覺現在的孩子較之以前,物質是豐富了,但許多的樂趣卻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