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很早以前,柳傳志在培養(yǎng)接班人的時候,最后敲定了兩個人,一個是楊元慶,另一個是郭為,然后是對他們一系列的培養(yǎng)和考驗,但在未確定最終人選前就有個約定,最后落選的人必須要離開聯想……顯然,最后是楊元慶勝出了,郭為離開了,自己創(chuàng)辦了神舟。有那么一段時間,神舟好像也挺火的,但是,現在這個品牌好像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聯想這些年貌似除了收獲IBM個人PC比較成功以外,其它做的事好像都不算成功,從先前模仿蘋果推出樂瘋,到樂派等都不溫不火,我不禁在想,要是當時楊元慶和郭為聯起手來共同經營、管理聯想,會是怎樣一派景象?!
實際上,能成為對手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高水平上,這必然意味著兩個人在能力、水平上旗鼓相當,比如說曾國藩和左宗堂,兩人先是好朋友、后來慪氣,成了對手,互相憎恨對方,但都從心里欽佩著對方,甚至后來曾國藩去世后,特制挽聯一副,剖白心跡:“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毋負平生。”足見兩人寶貴的交誼。
在企業(yè)里,領導者很早就達成一個共識——企業(yè)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他們看上去好像都非常愛惜人才,至少絕大部分人是如此的,而實際上他們常常忽略了將“對手”留下,通常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態(tài)勢。而聰明的領導者卻懂得對手的重要性,并且想方設法將之留下來。
2006年,百事公司CEO卸任后,時任首席財務官因德拉-努伊與幾倍候選人競爭CEO職位。當時,呼聲最高的要數副董事長邁克爾-懷特,因為他資歷,和努伊一樣,也當過百事公司的首席財務官。但努伊憑借出色的表現最終勝出,成為公司歷史上首位女掌門。
懷特落選后,無心留存公司,就去了科德角度假。努伊顧不上慶祝自己榮升,匆忙坐飛機去找懷特。二人見面后,沿著海灘漫步,閑聊了很久。回到懷特的別墅后,努伊看到房間里有架鋼琴,便提出想喝首歌,請懷特伴奏。
一曲唱罷,努伊真誠地對懷特說:“你看我們不是配合得很默契嗎?留下來好嗎?你提任何條件,我都會考慮。”懷特遲疑了一下說:“讓我再考慮考慮吧。”
努伊沒有放棄。接著,她讓公司已卸任的前CEO去做說客,但懷特還是沒松口。隨后,她又給懷特漲了薪,享受和自己同樣的待遇。努伊還在公司會議上說:“懷特是公司最出色的經營人才,也是我最親密的伙伴,有他的幫助,我才能干得更出色。”懷特終于被感動了,決定留下來。他對努伊說:“以后我彈琴,你唱歌,我們就這樣一直合作下去。”
實際上,毫無疑問的是,能成為對手的人,必然有相同之處。與其將他們推到對立面,不如與他們共贏未來。類似地,美國的很多總統(tǒng)都懂得這一點,當其中某一位候選人勝出時,他們常常會第一時間邀請競爭者加入自己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