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一個死于黎明前最濃重黑暗的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象棋的故事》,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生于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后周游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響。


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


1942年2月22日與第二任妻子綠蒂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近郊付下過量的巴比妥決然告別了世界。


終年61歲。


這一舉動震動了世界文壇。


對于他的自殺,有人痛惜,有人憤怒,有人因此對未來越發迷茫,有人認為這是他懦弱的表現,也有人稱贊他的死體現了一種“神秘的偉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這位廣受歡迎的作家拉著才33歲風華正茂的年輕妻子毅然決然走上了絕路?


01 順風順水的青少年時期


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生于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一個猶太富商之家。母親出身于金融世家,父親是一名酷愛文學與音樂的紡織業企業家。


這在當時來講是屬于奧地利上層社會的一個精英家庭。


當時的維也納是歐洲可以媲美巴黎的國際文化都會,在濃厚的文化氛圍與自由的環境中長大的茨威格從小就熱愛文學。


作為奧地利一個出身優渥、養尊處優、感情細膩、尊嚴感極強的猶太人,他回憶:“當時沒有遭到一丁點兒麻煩和歧視”。


1898年,17歲的茨威格在雜志上發表第一首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走上了與文學深深結緣的道路。


1899年,茨威格中學畢業。


1900年,年僅19歲的他已有200首詩歌問世;在維也納大學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后接觸了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譯過法國波德萊爾魏爾倫、比利時凡爾哈倫的詩歌。


190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銀弦集》,收錄50首詩歌。


1902年,轉入柏林大學攻讀哲學;維也納《新自由報》刊出了第一篇小說《出游》,取材于《圣經》;出版了《波德萊爾詩文集》;編選了《凡爾哈倫詩歌集》。


1904年,大學畢業,以《泰納的哲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即成為職業作家,擔任《新自由報》編輯,出版第一部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收錄《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和《生命的奇跡》四篇小說;后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到處游歷時,他會有意識和文藝界的知名人士接觸。


從1908年開始,他與佛洛伊德通信長達二十多年,還與比利時的著名詩人維爾哈倫、法國的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先后成為摯友。


與這些杰出人士的交往讓他眼界開闊,創作水平提高很快,也孕育了他日后總是引以為傲的“世界性的眼光”。


直至“一戰”前,茨威格都走得一帆風順。


“一戰”前一天晚上,茨威格正前往比利時度假,他當時還與人打賭說怎么著都不會爆發戰爭。


02 歷經“一戰”烽火,堅決反戰


雖然他跟人打賭說怎么著都不會爆發戰爭,但“一戰”還是突然就來了。薩拉熱窩的那一聲槍響,剎那之間把人們棲身的安全而充滿理性的世界擊得粉碎。


各個交戰國開始掀起了一撥撥民族主義的浪潮。莎士比亞被逐出德國劇院,莫扎特和格瓦納被逐出法國和英國的音樂廳。社會性的狂熱席卷歐洲,甚至當時國內大多數作家也加入其中,吶喊助威。


當時整個國家都處于一片盲目偏激的社會情緒中。但是茨威格非常清醒,于1914年9月19日逆勢寫下《致外國的朋友們》,反對分裂和廝殺,并明確表示自己對友誼的忠誠,明確提出只要有機會就要與友人們一起重建歐洲的文化。


誰料該文章被《柏林日報》刊發后,他受到眾人孤立,遭受了諸多非議。


當時他因為身體原因沒有入伍,被分配到圖書館工作,1915年曾被派往俄軍防線收集資料。


在前線親眼目睹百姓的水深火熱后,茨威格反戰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他相信這場戰爭必敗,于是寫出了反戰劇本《耶利米》。1917年,《耶利米》出版,大獲成功。因為彼時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半,展現出的殘酷破壞性已經讓大部分人感到憎惡,而《耶利米》恰好說出了人們的心聲。


茨威格更加大膽地邁出國門,到瑞士公演此劇,也不在乎這是不是一種“叛國”行為就去與羅曼.羅蘭偷偷會面,后來更是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位所謂敵國的杰出作家寫下了《三大師傳》,目的就是號召民族親善,反對戰爭。


1918年戰爭結束,茨威格和自己的同胞們經歷了戰后嚴重的饑饉和極度夸張的通貨膨脹。


當時,投機倒把者到處都是,混亂中人心改變,道德淪喪,讓茨威格感嘆不已。


1919年后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埋頭寫作。


1920年,與離異并帶有兩個孩子的溫德尼茨結婚,創作《三位大師》。


1922年,出版“鏈條小說”的第二本小說集《熱帶癲狂癥患者》,收錄《熱帶癲狂癥患者》《奇妙之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芳心迷離》等,寫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態,它們在潛意識的驅使下犯下了所謂的“激情之罪”。


自“一戰”到“二戰”的二十年間,茨威格進入了創作的成熟發展期,也是他創作的黃金時代,不僅數量驚人,而且極為叫好叫座。


《三大師傳》開了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中篇小說廣為流傳,被多次改變成戲劇和電影,《人類群星閃耀時》在學校幾乎人手一冊,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有雜志統計,他是當時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的作家。


03 “二戰”狂熱排猶,他背井離鄉,絕望赴死


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不久便引發了國會縱火案,向共產黨挑釁。當時柏林正上映一部由茨威格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灼人的秘密》,本來電影與此事根本無關,但納粹分子心虛而敏感,電影因此馬上被禁止上映,緊接而來的就是空前規模的排斥猶太人運動,整個社會空氣仿佛都被毒化了,國內文化界被籠罩著一片白色恐怖。


狂熱的人在廣場上焚燒進步作家、猶太作家的書籍,茨威格的書被列為毒品書禁止出售,沒有讀者和朋友再敢給他寫信。


1934年,茨威格被無故抄家,他倍感屈辱,只得背井離鄉移居英國,開始流亡生活。


1938年,奧地利并入德國后,他便加入英國籍,不久又離英赴美。


1939年,二戰爆發,奧地利被侵占;失去國籍。


1940年經紐約去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他說:“四十年來我把自己信念的一切力量都獻給了這個愿望:實現歐洲的和平統一。我害怕人類互相殘殺的戰爭勝于害怕自己的死亡。


茨威格愛好收藏名人手稿,經過三十多年的積累,他積攢了據說滿滿一箱的各個時代杰出藝術大師們的手稿,在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沒辦法繼續收藏的他只好將其中一部分捐獻給了維也納圖書館,一部分變賣或散落。


他投入達三十多年的對巴爾扎克的研究,也被中斷了。


生活基石完全被無情地粉碎了。


茨威格雖然一直在堅持反戰,也接濟過許多流亡者,但拒絕參加任何反對納粹的政治活動,這暴露了他的性格方面的弱點。他自己也坦承:“我的天性是與英雄氣概格格不入的,我在任何危險情況下的自然態度總是躲藏。”


1942年,完成自傳《昨天的世界》,在序言里他寫道:“這些回憶至少反映了在我的生命進入冥府之前的一生”,告別心態已隱約可見,在自傳的卷首,他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句話:“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


1942年2月22日,他選擇赴死。在絕命書的最后他寫道:“對于我來說,腦力勞動是最純粹的快樂,個人自由是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財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們經過這漫漫長夜還能看到旭日東升!而我這個過于性急的人要先他們而去了。”


作為一個猶太人,他本來是驕傲的、自尊的,但是他生活的時代在一路冷落他、歧視他、拋棄他、陷害他,以至于整個歐洲都沒有他一錐之地,沒有讀者,沒有尊嚴,如一只喪家犬那般只能流落異域,漂泊他鄉。


他是那么熱愛和平,渴望安定和自由,可是世界沒能像他想的那樣,他只能撕裂、掙扎,最后掙扎不了,就只好撕開,斷絕,以自殺結束,就像一根繩子,一直不斷被拉扯,終歸是崩斷了。


04 寫在最后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當年的下半年,反法西斯戰場就發生了重大轉折。


旭日很快要升起來,而他卻遺憾地沒能穿過黎明前最濃重的黑暗。


茨威格去世后,巴西總統下令為這位大師舉行國葬,正是因為他寫出了一系列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樣深情而精致的文學作品。


這對于一個外國人來說,葬禮之盛史無前例。


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國和日本,接著在蘇聯引起強烈反響,惟獨在德語國家似乎為人所遺忘。


直到1981年,茨威格誕生一百周年,聯邦德國S·費歇爾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他的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亂》,他的作家傳記《三大師》《與妖魔搏斗》,他的歷史人物傳記《約瑟夫·富歇》《瑪麗·安東奈特》以及他惟一的長篇小說《愛與同情》先后出版,并且一再重版。


茨威格是翻譯語種最多的現代德語作家。


佛洛伊德評價他:“茨威格駕馭語言至為純熟,他善于表達一個對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細枝末節都變得形象鮮明具體。


好友羅曼.羅蘭說:“茨威格是奧地利的市民社會高貴的代言人,對他們的能力和弱點,魅力和絕望最好的描寫者。

?

而他自己曾經寫過:“只有經過光明與黑暗、和平與戰爭、興盛與衰敗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過。”


如此說來,他算是徹底真正生活過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825評論 6 546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81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980評論 0 38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4,064評論 1 31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79評論 6 41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109評論 1 33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9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87評論 0 291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99評論 1 338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515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750評論 1 375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22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933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3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67評論 1 29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9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70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