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寫作訓練營這回事,是看了黃虎老師發在朋友圈的文章。覺得堅持21天寫作,每天打卡死磕自己,非常好玩。當開始新一期的訓練招募人員的時候,我猶豫了。我害怕自己不能堅持下來,害怕自己每天不知道寫什么?害怕寫的文章被貽笑大方?各種猶豫、各種膽怯的心理蔓延而來,直到截至報名的最后一刻,我報了名。管他呢?報了再說,自己就要逼自己一把,否則怎么進步呢?
剛開始第一天寫作,就覺得21天吶!時間太長了,寫到啥時候才能結束啊?還沒開始都已經覺得終點遙不可及了。唉!只能硬著頭皮開始寫了。寫什么呢?每天不能重樣的內容,每天都要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想法。好吧,就當寫日記一樣吧,把每天的感想寫寫。
開始的幾天,我寫了雙十一,川普,酒文化、愛好等四篇隨筆文章,寫著寫著就覺得每天寫點文字,成了一種習慣,不知不覺堅持的感覺也是美好的。在群里看著寫友的文章,覺得一個個真是太有才了,行云流水的文字,簡單明了的訴說,讀起來是享受也是受益。其中有一個寫友竟然連續兩天推薦到頭條,簡直的羨慕要跳腳!
第五天,讀到阿會的連載文章,收到很大的啟發,我也可以寫連載啊,這樣每天就不會為無文思發愁了。想到做到,馬上開始了《運河人家》的寫作。說起為什么寫這種題材,實際上和我在農村中見聞是有聯系的,因為夫人家鄉距離運河咫尺,每年多次探親之時經常漫步運河岸邊,望著斷流的運河也是感慨萬千,不能自已。加之雖然不是生長在農村,但一直和家鄉的親友沒有中斷聯系,也能聽父親和老鄉口中知曉很多當下農村的事情。文學本就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依靠已知的素材就開始動筆寫了。
每天三件事:上課、抱娃、寫作。白天是上課時間,晚上六點到九點是抱娃時間,九點以后就是醞釀、寫作、打卡的時間。等到家人都睡了,安靜了,我躺著沙發上腦海里浮現出《運河人家》當中的人物,構思他們的對話,設想場景。打好腹稿以后,坐在電腦旁一氣呵成寫就,完成保存、投稿、打卡一系列的程序。等所有事情完成后,躺在床上蒙上大被,睡得分外香甜。這種成就感、這種高潮感是任何感官刺激都不能給予。
21天,一眨眼竟然到了。當初,惶恐的心情隨著結課時刻的來臨也煙消云散,反而覺得再來21天我也不怕,繼續死磕自己,越寫越開心。而我寫的《運河人家》一口氣連載了十一期,但是急于收尾導致最后一天的連載有點倉促,從故事情節、人物塑造、語言連貫性好多地方來看,自己不是特別滿意。看來,寫作的訓練還是要繼續的,因為精進之路還很漫長。
今年36歲了,突然感覺好多事情應該做而沒有去做,好多事情應該能做好卻沒有做好。也突然感覺,時間對于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已經不能給肆意揮灑,揮霍無度了。想想馬上要四十歲了,希望再用四年時間,聽從于內心,好好的做一點事情,像在21天寫作訓練營一樣,每天堅持一點死磕自己,去迎接那個“不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