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的結婚上,主持人問他和媳婦怎么認識的,他說是借傘騙來的。的確,這哥們單身期間每天出門包里都揣著兩把雨傘,等下雨的時候看到手在雨中手足無措的漂亮姑娘就主動借傘給人家,然后留下聯系方式還傘借機搭訕,幾年下來雖然丟了幾把傘,但今天終于修成正果,祝福這對新人吧!所以。。。不要老是問我為什么帶雨傘
健康早餐:銀耳紅棗燉木瓜+糍粑
- 銀耳湯見我上一篇
- 糍粑是買的,不是自己做的
《童年記憶之糍粑》
文/大力哥
記得小時候入冬之后經常會做這個當早餐,2~3塊糍粑,一碗蛋花湯,飽飽的,暖暖的。
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制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系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做糍粑是個很熱火朝天的場面,一般都是幾家人一起做。蒸好的糯米飯倒入大大的石臼中,七八個人用腕口粗的木棍趁著還熱氣騰騰迅速的搗爛米飯,然后將搗爛成一大團的糯米飯裝入塑料或者布包袱隔墊著的木盒中,待干燥后切成大約1厘米厚、10厘米見方的小塊。
打糍粑可是一個力氣活,需要不小的腰力和手勁,而且腰身和手得配合好,不然不僅有勁使不上,還很容易腰酸背疼手抽筋!
成型的糍粑在不會再流散癱軟時必須及時切塊,不然過度干燥的糍粑大餅要依靠人工切成小塊,那過程分分鐘讓你想死。記得有幾次,打牌晚歸的老爸在凌晨三四點鐘切糍粑……
晾干后的糍粑需要放到水里浸著,這樣才能保存,可以存放四五個月,大多到第二年春耕時都還能吃,也不會變味。
吃法應該是有好多種(等我之后查閱更多詳細的資料后匯總一篇全國各地的糍粑的吃法,哈哈),不過我家一般都是用油煎,然后拌糖吃。
現在,超市里也有機制的糍粑,家鄉也有圖省事用機器打糍粑的,但是,往往自己都不樂意吃,因為沒有人工打制的糍粑的香味。快九十的奶奶倒是喜歡吃,因為機制糍粑更加的糜爛,對于牙齒都快跑光的她來說更容易吃。不過機制糍粑會粘喉嚨,所以奶奶吃的時候,爸爸都不敢忘了給她加點熱水。
也許有一天,我再也聽不到打糍粑時眾人嘿吼的號子聲,也許有一天,我再也聽不到糍粑入模前摔打時那嘭啪的響聲,但我的記憶對家鄉的糍粑不會有稍稍的遠離,那是根的味道,而且,好吃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