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是后人對于我的評價,我一生戎馬,卻換來他的薄情相待。史書從來就是為君王所寫,我的悲傷壓在歷史的塵埃里,連聲抽泣都沒有就被判處了死刑。
? ? 我雖名無艷但非無言,自幼飽讀詩書,精通文韜武略,四十歲不嫁的故事史書所言非真,我遠非無人賞識,只因心中早有一人,那金鑾寶殿的據高位者就是我的中意之人。
? 自小我便跟隨師父在山上研習奇門遁甲之道,排兵布陣之策。我十六歲那年,師傅問我,你可愿意下山,早已受夠山中無聊的我自然欣喜。師父再三囑咐,世間最是無情莫過于的莫過于男人,尤其是有野心的男人。我撇了撇嘴,并沒介意。
? ? ? 記得那日,我外出采桑時與追趕白兔的齊公子相遇。我不知他的身份,卻深覺此人心機頗重。后來,他被皇兄追殺重傷流血不止,我于重病之下救了他。他戲謔地說要娶我為妻,我未經人事,自然羞澀不已。照顧他的那段日子,我還是不爭氣的愛上了他。
? ? 后來,師兄告訴我,師父有難。我來不及向他辭行,便趕往山上。可惜,師父尸骨已寒。而他,早已徑自離開。小屋里的紙條寫著,他日,我必娶你為妻。我拿著紙條,心中竊喜。
? ? 早知曉自古薄情帝王家卻奈何心境如此。師兄勸我,世間萬千英才,何以心系一人。他不過慕你面容,你若不信,大可戴人面面具試探于他。默然,答曰,吾既心意已定,心若磐石無所轉移。但我信他,絕非看中外貌之人,只因為他是我看上的男人。
? 遂那日自薦枕席,于朝堂之上大談治國之道,力陳齊國之政。“今王之國,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讎,外有二國之難,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安,此一殆也。漸臺五重,萬人罷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于山林,諂諛者強于左右,此三殆也。飲酒沉湎,以夜繼晝,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政,此四殆也。”憑借多年詩書飽讀,成功的讓他對我刮目相看,卻也在大庭廣眾之下揭了他的短處。
? ? 后人皆說他愛慕賢才,為我遣散后宮,立我為后。可我知道,我之于他,不過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當時秦、燕二國都想制服齊國,故意以難題刁難,讓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弦琴,我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并故意羞辱使者,激待兩國發兵。他說,你凱旋歸來之日就是朕娶你之時。呵,我冷笑,我在你心中竟已不堪至此。記你執意如此,好,我便護你一世長安。多少日日夜夜,我衣不解帶,排兵布陣,浴血疆場。多少次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我拿出那張紙條,告訴自己,回去就告訴他,我是他曾許諾過的那個姑娘。幾月之后,力克強敵凱旋歸來,護得齊國無憂。而當我戎馬歸來,卻看到你公子如畫,淺笑攜佳人迎我。我策馬向反向揚鞭,撕碎手中紙條,嘴角最后一滴為你流的淚。宣王,我們此生不見。
? 聽聞我走后,你那日偕同的那個女子其實是你早就部下的傀儡,她代替了我的名字成了齊國的王后。而我,早已歸隱于山林,逍遙于山水之間,再也不問世事。而這些,也已與我無關。
? 鐘無艷,又名鐘離春、鐘無鹽,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外貌極丑,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采納立為王后。于是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