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瘋狂學習攝影的一年,從相機到手機,從線上到線下,花了很多銀子,那到底學到了什么呢?
前兩天加了我偶像韓松老師的微信,開心之余,就以韓松老師的課為例,介紹一下手機攝影課程主要講了什么吧。
開始之前,先來欣賞幾組老師的作品。
看上面幾組圖片,感覺老師是偏重極簡風,側重光影、線條的變化。但老師的作品并不是單一風格,也會拍這種很生動很有生活氣息的照片。
特別喜歡下面這張獲獎作品,從色彩到構圖,到人物表情,到鴿子展翅的瞬間,立刻被圈粉。
從知道老師,看他的作品到報課,可能不超過1小時,因為課程也不貴。可收獲卻真的很大。
1. 基本工具
首先,你得熟悉你的拍攝工具—手機,知道如何對焦,如何自動曝光/手動曝光,如何連拍,如何hdr拍攝。先把基礎功能摸透。
其次,你得有相應的拍攝、后期的App:如snapseed,vsco,skew,retouch,slow shutter等。
如果你外拍還需要一些外置硬件,如三腳架、充電寶、外置鏡頭等
2. 攝影三要素
既然是攝影,不管手機、相機,都要遵循攝影的三要素:構圖、色彩、光線。
這三要素把握的好,照片就不會難看。
構圖
老師并沒有一上來就介紹各種構圖的種類,技巧,而是教我們做減法。
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對畫面的把控能力還不強,應該凈化視覺元素,注重簡單的幾何圖形。
一根柱子,一道有趣的光影,皆可完成一幅畫面。
色彩
色彩部分,老師介紹了三原色、冷暖色,以及不同色彩間的對比所帶來的不同氛圍感受,如零度對比、調和對比、強烈對比。
這個沒法兒用語言表達,老師直接用他拍的照片做了示范。
光線
光線主要分為自然光和場景光。根據光的位置又可分為順光、逆光、側逆光等。
拍建筑一般多選用順光,而拍人物卻很少用這種光,因為人物面部會缺少層次。而逆光通常可以出很漂亮的剪影、光影效果。
老師對光的把握真的是很厲害!
3. 不同場景不同技巧
后面幾節課,老師根據題材的不同分別講解,如人物拍攝、靜物拍攝、街道人文拍攝、風景拍攝、建筑拍攝等。
每個題材都有對應的拍攝技巧,拍攝角度,以及一些適合的場景,我就不過多劇透了。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重要的是老師對攝影的認識:
有一節后期課我感受特別深。老師有幾張照片,我感覺真的很路人,可是經過老師的裁片和調色,變得非常的出彩。這種對畫面的把控,并不是我們學幾節課就能馬上擁有的。手機攝影操作并不難,也沒有特別多的技巧可言,就是要對生活不斷觀察,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才能在作品上有所提高。
另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對那些名師如數家珍,可見他看了多少大師的作品,加上自己的理解、思考、練習,才有今天的作品。
上了老師的課之后,我發現很棒的一點是我會觀察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景、物、人,然后用不同的視覺來拍攝。
在南京機場,我特意去找找那些平時被我忽視的地方,拍了下面這兩張有幾何感的照片。
前幾天,南京大雪,也阻擋不了我要出門拍雪景的欲望。
而生活中,也會經常關注光影、線條的變化。
除了韓松老師的課之外,我還上了大約三四位老師的手機攝影課,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教攝影三要素再到后期app的使用,以及它們各自的一些tips,如慢門拍夜景、流水、全景如何拍等炫技類的內容。
其實,只要挑選符合自己審美的老師,1位就夠了,吃透它,然后不停的練習。
通過韓松老師的課程與作品,我漸漸有了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
1. 多看好圖(大師的作品,你喜歡的老師的作品,好的電影等)
2. 不斷模仿(所有厲害的人都從模仿開始,不要覺得模仿low)
3. 觀察生活(風景并不在遠處,只要善于觀察,身邊處處是風景。lofter上有位攝影師:張內咸,他是體育老師,專門拍上體育課的孩子,也拍出了自己的風格)
4. 經常思考(你喜歡什么樣的生活,你的作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你對光影的理解,之后你便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現在我不再到處去找課程上了。攝影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了多少技巧,而是你用你所知道的拍了多少東西。你為一張好照片付出了多少。
2018,第一篇文,給自己定個小目標,今年先拍個1萬張,希望我能拍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