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平臺 設計部落 ID:shejibuluo,歡迎您的關注
王安憶的長恨歌里
那些生活在上世紀四十年代
上海里弄的女人們
用自己一生的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
別開生面的上演了一場
變遷中的城市與人的“現代上海史詩”
△ 王安憶《長恨歌》劇照
昔日弄堂里搖曳生姿的女人們
已隨著時間消逝在歷史深處
留下那些歷經歲月變遷的老房子
用自己的衰退和大規模翻新
開始講述一首“新上海史詩”
△ 上海里弄
瑞金二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迄徐家匯路
長1517米,1907年筑
初名金神父路,1943年改名黃山路
后改名中正南二路,1950年改今名
△在53年的地圖上的位置
瑞金二路錫德坊,新式里弄
建于1936年前,磚木三層結構
結構樓房20幢,建面2251平米
是由楊瑞記營造廠的創始人楊瑞生所建
△馬路邊的外景
前面相對,沒有庭院,拉毛外墻,鋼窗基本完好
街面房基本維持原有外貌
南昌路口(東北角)的老大昌
是淮海中路店面調整后的較早的門店
△?弄堂處
本案在老房子的三樓
室內面積僅26平
原本就是一個房間
兼著客廳吃飯的功能
△ 原始平面圖
配置有一個套外衛生間
上廁所還需跑到公共樓梯外的衛生間去
極為不便
△ 原始衛生間
不過好在原始3樓層高有3.1米
上有人字坡隔熱層
拆除原3樓吊頂后
最高處能留出3.5米的層高
△ 原三層吊頂
除了吊頂
設計師還拆除了原衛生間
與房間之間的木板條墻體
△ 拆除后的南面及原樓梯衛生間處
△ 窗戶為原樓梯口的衛生間處
這樣的改造
讓衛生間融入套內
方便使用
△ 拆除后的北面,改造前屋內采光極差
考慮到拆除后層高的高度可利用性
進行了loft的改造
△ 北墻窗戶及樓梯處
老房拆舊下來的木頭
也被回收二次利用搭建了閣樓
△ 搭建后的上下兩層北面
△ 公共露臺的搭建
不僅符合綠色環保的裝修理念
不浪費建筑材料
還能極大的節省改造的費用
△ 改造后的一層平面布局圖
改造后的一層
成了衛生間與廚房、客廳的所在
26㎡要容納下衛廚客已然不易
玄關空間就被壓縮掉了
入戶則見廚房和餐廳
小戶型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收納
來達到可見空間的整潔
一體化廚房的存在
讓各類廚用電器被完美隱藏在柜體之中
餐臺加長
既可以充當簡易的小玄關
也讓廚房一面的墻面保持完整性
還增加了儲物空間
一旁的餐桌
還可以偶爾被當做工作臺來使用
餐廚區的一邊是客廳
另一邊則是衛生間
原先要去衛生間
還需從外面樓梯繞一圈
被納入室內后就Really方便很多
隱形燈帶巧妙改變了空間的光線布局
小小的空間里
不僅做了干濕分離
甚至還裝下了大浴缸
餐廚區的另一邊
是客廳
海水藍的地毯在原木色的空間里
顯得尤其跳躍和大膽
沒有選用傳統的茶幾
而是使用老木箱來代替
甚至連沙發旁邊的邊幾
也是復古的儲物柜
老屋的采光是最大的問題之一
于是新改的房子
只是在窗沿加了置物板
既不影響采光,還能增加儲物空間
喏,還能變身小書架呢
沙發對面的樓梯下面
天然形成一個電視墻
和廚房的冰箱一起組成成一個三角形的空間
拾階而上
便是二層的空間
△ 改造后的二層平面布局圖
原本一居室的空間
居然變身二層小Loft
二層除了兩間臥室
還在次臥的窗邊
僅憑一塊隔板就留出了工作區
△ 二層留出的工作區
大衣柜入墻
既保證次臥空間
也不會減小其使用面積
△ 戶型圖
按照設計師的構想
讓小閣樓的采光和透氣性最佳
設計了可開啟天窗
可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實施
也是一大遺憾
后來只能在二層的墻體
盡量多增開透氣窗來進行換氣
透氣窗雖沒可開啟式天窗來得敞亮
但相比之前的老房子
也要舒適的多了
想不到吧,26㎡的家
也能如此高性能
寬敞的小兩室
簡直不輸市面上的妖艷新房呢
本案設計師:李坤
上海放空空間設計事務所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