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條路,那塊田,但我們已長大,不再是個孩子。
晚飯后,媽媽執意要去地里,爸爸則說天氣太熱,明天再去,我不知該站在哪邊,只是悶頭吃湯面。最后,爸爸拗不過媽媽,還是去了。我吃完飯后無事可做,爸爸問我要不要去地里吹吹風,我想了很久,想到如果一個人呆在家里,又要忍不住抱著手機,還是去好了。換了衣服和鞋子,坐著爸爸的摩托車幾分鐘后就到了地里。
這是離我家最近的一塊地了,在村里通往城里唯一的一條公路旁,小時候騎自行車上學每每經過都要多看一眼,心里是別樣的情感。這塊地種過很多作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是西瓜,后來種小麥,水稻,一年一換,后來村里家家戶戶種韭菜發家致富,這里就種韭菜了。前兩年寒假回家還蹲在一米高的棚子里鏟韭菜,現在地里是新種的韭菜,看起來孱弱的韭菜苗兒在烈日下還依然堅強地活著。韭菜苗兒出來的并不整齊,就像種一盆花,并不能所有的種子都出苗,因此媽媽得做些補救工作,挖一下苗兒專門在空的地方再種下去。爸爸則趁此施肥淌水。
我以吹風的名義,而不是勞動的名義來到這里,為眼前熟悉的景色而感慨。我是無數次來過這里的啊,看這條公路,雖然路面早已坑坑洼洼,但仍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村里人總要靠著它才能順利地進城。盡管不再騎自行車,來回如風的電動車還是要走這條路的。看那個磚窯,煙囪依然冒著黑黑的煙,媽媽說前段時間關了,怎么又開了。要知道,以前磚窯熱鬧的很,煙囪的黑煙讓我家的麥穗全都冒了煙,還曾經和他們理論過呢。再往四周看,和我家一樣的片片韭菜地,高大而挺拔的楊樹小時候只有胳膊粗,現在卻是有電線桿一樣粗壯了。天邊的溝渠里是叢生的雜草,默默開著的野花,黃色的,在風中搖擺飛舞。目之所及的天邊,還有一些堆草簾子的垛子,在風雨的吹打下成了圓形。
田里的確很涼快,風兒拂過臉頰,絲毫感覺不到夏日的燥熱。我肆意地吹著,還拿出手機拍照,畢竟,等回到了大城市,就很難再看到這樣的景色的。
韭菜地里除了種韭菜之外,田壟上也會種些蔬菜,常見的諸如土豆,茄子,西紅柿,辣椒,看到紅通通的西紅柿,圓乎乎的茄子,長長的辣椒掛在枝上,忍不住想去摘。正好家里也需要,我摘了起來,細心地抓住一個茄子,輕輕地往上一扳,就下來了,新鮮活絡,摘辣椒的時候要從底下下手,底下的比較大,而西紅柿則要費些周折,有些夾在竹竿和枝葉之間,要小心地摘。當然,心急的我有時也把綠綠的西紅柿也摘了下來。
今年的西紅柿一點都不值錢,聽媽媽說,附近的村里種了好幾百畝,批發才幾毛錢,家里其實吃的也夠,不用摘那么多,可是我看到紅紅的西紅柿,總是忍不住伸手去摘,不然也是爛在枝頭浪費了,心想。自家種的東西就是比買的多,不經意間,我已摘了好多,袋子盛不下,我就將我的帽子拿下來,像小時候一樣盛滿滿一帽子,送到田邊,等媽媽回去的時候用筐子提。直到把所有的都摘完,我這個“采西紅柿大盜”才罷手,我是不是個貪心的人呢?
媽媽邊整理韭菜苗兒,邊用鏟子撬個洞將苗兒重新種進去,我幫著在一邊整理,將七八根苗兒放在一起,不停地遞給她,并不累的活兒我蹲了一會兒腿竟有些酸了,但看著媽媽依然不停手地干著,我也啥都沒說。要知道,我小的時候也是很麻利的勞動小能手,但如今早已不再這片地里忙活,反而變成啥也不會的大小姐了。爸爸撒完化肥,騎著摩托車來來回回地去上游找水。摩托車的聲響回蕩在這只有風聲的鄉野,不那么討厭,反而顯得有人氣。
我注視著這片田野,它變了,畢竟,每年這里種的作物東西都不一樣,可是,它又似沒變,爸爸媽媽依然在這里辛苦地耕耘,只是頭上的白發多了些,臉上的皺紋密了些,她們身邊的我不再是來分擔農活的女孩,而是來走走看看,堪稱游客的我。
爸爸和我先回去,西紅柿太多,沒有裝下的部分放在撒完化肥的盆里,我抱著它,倒坐在摩托車上,風馳電掣般離田野越來越遠,但我卻離兒時的記憶越來越近了。這片田野,這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