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天?千里香念故人】
凄惶院落,多慘枝搖剩。
難覓艷紅立,殘花影。
縱無傾國貌,風情遜、纖纖靜,
總惡風難定。
自然力定,試問世間誰勁?
陰晴陌上相輝映, 愁風逢厲雨,
凝香徑。
想念難相見,開幾簇、圍寒井。
永夜離人夢,喜香依舊,
正是本我真性。
從定好歸鄉(xiāng)的日期起,便開始了“永夜離人夢”。在南國都市也開始出現(xiàn)“凄惶院落,多慘枝搖剩”的寒冬;也越來越“難覓艷紅立”,卻只有“殘花影”。可就是在各小區(qū)的綠化帶中總能看到那在“惡風難定”下“纖纖靜”的千里香。
不禁讓人想起老家那“開幾簇,圍寒井”的千里香(九里香)在“陰晴陌上相輝映”的精彩。她和鬧市中的千里香一樣在“愁風逢厲雨”的摧殘下依然“凝香徑”。
原來以為故鄉(xiāng)及故人“想念難相見”而悵然若失,沒有想到自己本身就像千里香一樣,即便離開了故土,“喜香依舊”,依然可以呈現(xiàn)出“本我真性”。
或許正如賈德雷?戴蒙德在《第三種黑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一書中所提到的:
人類族群除了和其他動物一樣,在遺傳上受到居住地、氣候和疾病的影響外,還存在語言和文化的深刻塑造。這也正是為何人類學家能從一個人的體表特征大致推出其來源地的主因。而且,更神奇的是語言學家和服飾學家則能更準確地確定一個人的家鄉(xiāng)在哪。
是的,不管身在何處,只要你保持本我真性,你就還是那個“喜香依舊”的故鄉(xiāng)人。這樣一想,無形中也就少了一些遠離故土的撕裂感。
備注:
1、此詩押中華新韻。按柳永的《鶴沖天?閑窗漏永》格式填詞。
2、圖來自深圳羅湖街道。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啟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fā)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寫中華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5、以詩詞言志,以詩詞寫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
6、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后,它們?nèi)詴覍嵉赝瓿蛇@個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還有中華詩詞這個心理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