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讀論語是昨天晚上突然決定的,本來計劃是想要讀第五項修煉,但對論語特別感興趣,一直想讀但是怕理解不夠,想要在三十歲以后在讀,這一次論語主要想圍觀,昨晚才知道交保證金才可以圍觀,雖然還不是特別了解當時孔子生存的大環境。但索性就初步先學習一下。
仔細想想這就是人性呀,人只有對自己付出的東西才會更上心。
一提起儒家第一個就想起五常,仁義禮智信(孔子好像只有仁義禮,智信是后人延伸的,應該是孟子和另一個人),但從沒具體了解過。
說一下今天讀書感悟
感悟一:成事的核心是什么?
能不能做成事,主要看有沒有哲學觀念,其次才是努力和能力
個人理解的哲學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否符合宇宙運轉邏輯,是否有為了世界更好而去做事的指導思想。
說點白話就是方向是不是對的,偉人能做成事必要前提就是方向是對的。
論語就是一種對內對外思想的指導,也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模式。
感悟二:人生三個理想
第一:終身學習
第二:要交友處事
第三:要自知自立
這三個題目都特別大,對我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學習要復習和鞏固,圣人學習也不能全記住,他也是經常復習和鞏固的,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東西。我太缺少復習和鞏固了,每天應該至少看兩個寫過的閱讀感悟,每周抽出一天把一周的閱讀感悟在溫習一遍,每本書讀完以后也應該在自己提煉一遍。
學以致用為良策
感悟三: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君子要莊重,不能輕浮,會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氣場,給人安全可靠的感覺,也會反應到儀容儀表上,但是書上說的學則不固的解釋和我理解不太一樣,我可能相信學的東西就用不出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