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揚名世界的墓碑。碑文內容是這樣的: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之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這段話你們也許聽說過,我最近一次聽到是在DISC社群包班學習《領越領導力》的課程現場,其中一位學員當眾呈現如何共啟愿景。無論第幾次聽到都會被震撼到,因為它總不自覺把大腦帶到處理事情的最高層級:“我”與世界的關系上(大腦處理事情有六層次)。如果我們想要摧毀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從精神層面攻擊對方:“你又冷漠又可悲,還活在這個世界干什么”。如果我們要成就一個人,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不斷去肯定他與世界的良好互動:“真誠感謝你對于社群的貢獻,讓人人都成為教練的夢想始終在向前推進”;“感謝你的默默努力,創建了我們這個愛和富足的家庭”。而《領越領導力》就是一門教我們如何與世界建立卓越關系的課程。
為什么它能引導我們與世界建立卓越的關系?關于什么是領導力你肯定有自己的理解,全世界范圍內的定義就有300多種。而在庫澤斯和波斯納的定義里,領導力是一種動員大家為了共同的愿景努力奮斗的藝術。
回想過去什么情景曾使我們傷神?關鍵時候為公司出馬救急拿下大項目,從領導到老板沒有任何表示?新加入一個部門所有人都很忙,只有自己看起來無所事事?每天日復一日重復,對現狀充滿無力感?又或者每天都特別忙但似乎不知道為什么而如此拼搏?而領越領導力教給人們運用的五項原則,能夠很好的解決以上的困境。共啟愿景讓人們找到精神層面的歸屬和意義,以身作則讓價值和信念不斷加持得以顯現,使眾人行是個體的身份在其中得到存活和尊重;挑戰現狀創造了行為、能力和環境實現良性循環的希望。激勵人心意味著人們與這個世界的人事物互動的方式被看到被認可被鼓勵。試想如果讓你在眾多身份中(你自己、孩子、父母、上下級、朋友、導師等等)選定一個關系問自己,你是否愿意殺死以上五項原則中的其中一條,讓它永不出現在你們的關系里?
這就是我說的改變世界的方式。領導力的運用,是有意識去發展他人“自我”的完整,而領導力的最初顯現,是先成為自己的領導者,日漸接納和復蘇“自我”。這樣才能有發自內心的能量和愉悅去支持他人、影響家庭、甚至國家和世界。我們所尊敬的海峰老師,旭東老師或者是陳序老師,哪一個不是自己的“五項全能”。
誰讓領導力本質上就是一種關系呢?關系的伊始,就是從改變自己和影響身邊人開始。
領越領導力對我最大的改變是,我無需修煉到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才夠資格開啟一段影響他人之旅。它讓我尋找到即刻行動的力量和意義去開始著手當初的夢想。回想過去,成長于語言暴力家庭的自己,自小非常渴望擁有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立志長大后要成為那個可以傳遞幸福的人。如果不是領越領導力,我依然沒法在看到小侄子重復體驗我當年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后,開始去思考自己可以做點什么。那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運用DISC所學,我成功提議權威的父親認同改變的價值并實施家庭會議。會議上運用共啟愿景的方式,建立了家庭文化共有的期待。我知曉每個人在原有模式下遭遇的痛苦回憶,包括我的父親(他的初衷總是善意的),所以使眾人行并非難事,而教練中學到的前提始終在提醒我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做到。最難的將是如何讓所有人持續挑戰現狀,目前正在擬定家庭行為準則、搭檔反饋機制、定期會議和主題,以及對應的激勵方案。同時,家庭所有成員的過往認知需要被更新,我將承擔起這個知識輸入的重要任務。會議的主持是7歲的小侄子,他說將來要當一個主持人。
當我開始改變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世界已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