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的差異到底在哪里?或者問得更廣些:語言的差異到底在哪里?
是詞語么?
每兩種語言在詞語上都存在著一種映射,即詞語的一一對應:英語中的每一個詞語都對應著漢語中的一個詞語,也對應著日語中的一個詞語。
例如:英文中有“book”,中文有“書”,日語里有“本”。
可見,語言的差異核心并不在詞。
那么,是發音么?
確實,發音有差異,但這也不是核心的差異。
中國有那么多種方言,可兩個操著不同方言的人不用普通話依舊能正常交流,他們能聽懂對方在說些什么。
英語的發音就更多了,除了美式英式,還有印度英語,澳大利亞英語,新加坡英語,馬來西亞英語……這些英語的發音可謂是大相徑庭,可這些不同地區說英語的人還是能正常交流,他們聽得懂對方在說什么。
所以,語言的差異核心也不再發音。發音不同的人可能也可以交流。
上面這個例子同時也告訴我們,英語發音可能并不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正如沒有人因為我普通話講得不好,老帶著四川話的調調,而拒絕和我交流,否認我的中文表達能力。
那是寫法不一樣么?
看嘛,中文是有筆畫的,而英文卻是26個字母……
其實,語言的最核心差異也不在這里。日文的所有寫法幾乎都是搬抄中文的,可是呢,隨便兩個中國人日本人根本無法交流。
那語言的差異到底在哪里呢?
其實,語言的差異在于語言的內在邏輯,通俗講就是詞語“排序”不一樣。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邏輯(排序),中文有,英文也有,日語也有……
“排序”是很重要的東西,如果一種語言你把它的語序攪亂了,那么,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說出來別人也聽不懂,聽不明白。
比如:大不一樣,不一樣大,一樣不大,不大一樣。
如果你想說的是“某人跟從前大不一樣了,”但是卻說成了“某人跟從前一樣不大。”這就完全兩個意思了……
很多人說中式英語,其實,他是在用中文的“排序邏輯”來組合英語單詞,語序和中文一模一樣,外國人聽不明白,但是中國人能聽明白……中式英語跟四川話,廣東話這些方言完全沒什么質的區別,他們本質都是中文,唯一的不同就是發音。
中文說:“你是干什么的?”
日文說:“你的什么的干活?”
看到沒,日文中,動詞“干”被放到了末尾,賓語“什么”放到了前面。這就是日語語序與中文語序的差別。
可以說,“語言的排序邏輯”才是語言的本質。
去仔細研究兩種語言各自的排序邏輯,還能發現這兩種排序邏輯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實現兩種語言的快去轉換。
IBM是最早研究語言邏輯的機構,他們研究出了英語和法語的內在邏輯,并把這兩種邏輯對應起來,然后做成計算機算法,最后再生成了可以快速法英對譯的軟件。
其實,中文和英文的語言排序邏輯也是存在著對應關系的。只要了解這掌握了這兩種邏輯,我們也能向翻譯機一樣實現中英的快速切換。那些同聲傳譯的人就是掌握了中英文的內在排序邏輯,并熟悉運用它們,從而做到所謂的“同聲傳譯”,張口就能說英文,翻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