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篇小說共9000多字,我前段時間斷斷續續看了一半,昨天把剩下的一半看完,然后晚上又看了一遍。
中間上網查了下關于這篇小說的評論。為什么每次看小說都要上網搜一下有關文章的評論?
因為我想知道小說在講什么。上學時,最討厭的就是每篇課文老師都讓總結中心思想,現在沒有老師管了,但是卻發現弄懂每篇文章的主旨是很關鍵的,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這篇小說作者講的是四個青年人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故事。
02
“我”、行健、米籮是貼小廣告的。
我本來是想這樣介紹的:“我”、行健、米籮的工作是……但是突然發現“貼小廣告”這種職業不能用這樣的句式,沒有上面那種介紹貼合這種工作。
雖然職業相同,但他們的老板不同。
這種職業決定了他們的工作時間與別人是反著的,晝伏夜出。
當然你也可以白天在紙上、墻上、馬路牙子和電線桿上印上一個電話加這么一段文字,“如果你需要假畢業證、駕駛證、記者證、停車證、身份證、結婚證、護照,以及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證件,撥打這個電話,洪三萬可以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洪三萬是“我”的老板。
白天沒有什么不可以,只不過代價是你很有可能到局子里待上幾天、幾個月或者幾年。
他們的生活平淡無奇,“我”無所事事就在北京西郊轉悠,而行健和米籮的興趣是用彈弓打下鴿子,然后借個房東的煤爐在屋子里燉著吃,偶爾一起嫖嫖娼,還是對一個女人。
鴿子是他們的野味兒,而卻是“我”的痛苦,原文是這樣說的,“我不討厭鴿子,討厭的是鴿哨。那種陳舊的變成昏黃色的明晃晃的聲音,一圈一圈地圍著我的腦袋轉,越轉越快,越轉越緊,像緊箍咒只往我腦仁里扎。”
如果只有他們三個,故事似乎無法進行下去,直到“我”在跑步時遇到了鴿子的二主人——林慧聰。
03
他的家在中國南方的南方,因為高考時鬼迷心竅導致作文跑題,也因為想到北京看看大雪封門,所以投奔在北京的二叔。
二叔當初在家是養雞的,因為斗雞與別人產生矛盾,一氣之下砍了對方,逃命到北京,養起了鴿子。
借給侄子林慧聰兩籠鴿子以讓他維持生計,可是當鴿子的數量越來越少時,他又變了一副嘴臉,“不能干就回家”“首都跟咱老家不一樣,這里講究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我”覺得慧聰的二叔是殘忍的,可是現實情況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慧聰知道他在北京的日子不多了,但是他想完成那個“到北京看雪”的愿望,所以他央求二叔再給他幾天時間,讓他看到北京下雪,愿望達成他就可以回家了。
慧聰想到北京,想在北京看到大雪。
“我”對大雪后的北京是這樣想象的:
那將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將是銀裝素裹無始無終,將是均貧富等貴賤,將是高樓不再高、平房不再低,高和低只表示學堆積得厚薄不同而已。——北京就會像我讀過的童話里的世界,清潔、安寧、飽滿、祥和,每一個穿著鼓鼓囊囊的棉衣走出來的人都是對方的親戚。
事實是“大雪之后的北京與我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因為雪沒法將所有東西都蓋住。高樓上的玻璃依然閃著含混的光”。
04
北京是全國的首都,太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就是到首都看看。
北京匯聚了全國的財富,一分的人占據著六分的財富。
北京是全國的權利中心,那里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全國的局勢。
北京集聚著全國頂尖的人才,那些人的智商我們幾代人都趕不上。
北京是天堂,我們以為到了那里,生活就會節節攀升,有花不完的錢,有買不完的東西、有享受不完的高服務。
以為的只是以為的。
你知道有太多人在北京住著幾千萬上億的別墅,可是你還是覺得300塊一晚的賓館很貴;
你知道北京有一頓飯人均消費500的餐廳,可是你還是覺得人均50的餐館吃的也挺好的;
你知道北京有太多的奢侈品店,那里一個mini包包動輒就要上萬,還不敢洗,但是你還是要在淘寶上買200不到的包包,還要對比很長時間;
你知道有太多人在北京拿著月薪十萬的工資,可是對一份月薪4000、在五環外的工作,你還是坐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車過去看了看,因為你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機會;
你知道別人被稱為“飛人”,坐飛機對他們來說是累贅,而你因為想多打兩天工,在北京多待了兩天,然后因為買不到最便宜的火車票又在那兒挨了兩天,盡管你想家想到難受。
北京一切都好,只是你在那兒不是太好。
不過你比“我”要理智,因為你從來沒有想過北京可以大雪封門,北京可以均貧富等貴賤,可以高樓不再高、平房不再低,可以像童話世界里那樣清潔、安寧、飽滿、祥和。
既然不可能,那你最好也擁有慧聰那樣的樂觀精神,覺得“積雪覆蓋的北京更加莊嚴,有一種黑白分明的肅穆,這讓他想起黑色的石頭和海邊連綿的雪浪花”。
并拿起一顆雪球,一邊吃一邊說:“這就是雪。這就是雪。”
對,這就是北京。這就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