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一些沒有什么用的,比如文學和藝術,內心才可能變得輕盈而充實,這便有了慢下來的基礎。(朝聞天)
這是當下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總是說: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一不留神就被時代淘汰了。有了這種想法,那表明你是和時間、和別人(可能是無關痛癢的任一人)作無謂的競賽,其結果只能是:你像一個不自由的陀螺,轉呀轉,初始越轉越快,漸漸不受控制、失去方向,連最終的停歇時點都全然不可測。讓自己從這場游戲中撤出,放慢生活的步履,才能擺脫日益浮躁焦慮的狀態,回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優雅生活中來。
那么,怎樣讓自己慢下來?這里有幾個小提示:
1. Be?yourself. 做自己。做自己不簡單,你得對自己有足夠清醒的認識,而這是個循序漸進和不斷演變的過程,得配合著內省才能做到。你有權自私,你有權偷懶,你有權利他,你有權擔當,這些全在一個度與適用性的把握上。快樂地做自己,有一定責任心地做自己,適時地反省自己,這就自然地引出了第2點。
2. To?live is to change.生活就意味著接受變化。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適應生活給予你的一切,而非相反。不必執著于改變他人,這是令人痛苦和沮喪的,哪怕只是在教導一個小孩子。用命令去改變是不持久的,不如改變你自己,進而影響到你欲改變的人和事,那種自然而然的、悄無聲息的轉變,是慢的卻令人欣慰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自己以及你要改變的人,走走彎路,得些教訓,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發自內心地尋求改變更有意味,抑或不自覺地改變了更顯自然。每個人適應變化的能力不同,接受改變的程度有別,做自己可以做到的,順應一些,柔韌一些,而非太過執著于當初的愿望,也許慢慢地,你發現自己更能接受原先難以接受的現實了。
3. Read?and think. 閱讀和思考。要想讓自己慢下來,那就學一學古人吧,多多閱讀千百年來的經典,中國的,以及外國的,不要只聽別人介紹哪部經書好,就只鉆研那一部去,最好廣泛涉獵,慢慢地、一部一部地把古典文化細心品味,那前人的智慧會慢慢地滲透入你的心靈,漸而有明心見性的可能。有了那一些,你自然對如今的快餐文化有自己的量考,對于什么無厘頭的現場秀、影視劇或手游,也會學會取舍。而你,還是得有膽量做自己(回到第1點),守得住寂寞,不怕與眾不同。
4. One?thing at a time. 一心不做二事。古人能用數十年時間、數代人的努力,鉆研出獨到的技藝,制造出今人無法企及的藝術品,全在一個專注上頭。你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即便同樣感到時間流淌很快,那也往往是歡快多過焦灼的體驗。教導孩子,與其安排太緊、讓他(她)不停地進出各種培訓班,不如集中精力關注他(她)所期待的,這或許是:對他(她)取得的些微進步的關注,媽媽的關切的眼神和有關校園生活的閑聊,以及和爸爸一起做運動等等。(在家庭里,你的焦慮和抑郁是會不自然地傳導給孩子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放松地閱讀、開心地玩笑、分享積極的生活體驗,那孩子受到的教育很難壞到哪兒去。)
專注同時也會幫助簡化你的生活。專注地用好自己已有的,你會少些濫用的罪惡感;專注地不添置可有可無的物件,你會多些自由的空間。簡單而富足的生活,實則是用閱讀這種看似無用的,即可幫助實現的(又回到第3點)。
5. Live?the moment. 活在當下。這不是說要踐行享樂主義,而是說要意識到生命的無常與可貴。Every moment counts. 每一分鐘皆可貴。人難活過120歲,而具體到個體,差異就更大了。因此,有意識地認識到自己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精神上或宗教信仰上的特別狀況,包括優勢與不足、支持體系等(這里不詳述了),那么自己心中便有數,少些不可名狀的焦慮與憂郁,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也能迅疾做出盡可能有利的反應。不如也列個遺愿清單吧,不是那種一個一個實現了就可從中輕易劃去的那種,給自己一些有難度的、有較長時間跨度的,比如孝敬長輩。
以上便是此刻我所想到的能讓自己慢下來的相關的法子,不承望有多大借鑒意義,只求或在某一點上給別人提個醒,便已然達成我寫作此文的愿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