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營銷對金融業的促進作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當今社會,招聘會的大字報上都寫著“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里面的我們這班學子又會有多少社會經驗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畢業后能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開始了這個暑期的專業實踐。

所謂專業實踐,是指實踐單位應和所學的專業匹配。由于我是學金融出身的,我就應聘了一家證券公司,開始了我的實踐生活。我在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客戶經理,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但是壓力還是有的。在這里,我們的工作績效非常明確,就是要看與多少客戶簽約。無論你花了多少時間研究工作該怎么開展,思考營銷方式,以及種種給潛在客戶提供方便服務的工作,都不是重點。這些是過程,但是我們要結果,還要立竿見影。這讓我有些不適應,我的一些親朋好友,也不是很明白為什么我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都認為這活又苦又累,這顯然已成了大家公認的看法。其實,我并不是隨便有份工作就做的。我經過了一番思考。我與頭腦中約定俗成的、急功近利的想法做了一番斗爭,最后承認從長遠來說,這份工作對我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它還給了我一個機會,思考在現代金融業中營銷扮演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說起營銷,很多人會皺起眉頭,認為這和自己沒有關系或者甚至有些反感。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遠一點,生活中的營銷無所不在。每年大商場里的折扣活動、各種時尚活動請來名人當嘉賓,甚至日常生活中我們向別人灌輸自己的觀點以贏得贊同,這都是營銷。營銷的手段不重要,目的才重要。只要能夠達成目標,就盡管發揮你的創造力吧。從商業的角度來將,營銷的目的無非是推銷品牌、提升形象、擴大市場份額,本質上來說,就是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可以說,營銷或者說是銷售,從根本上支撐起了一個企業的正常運營,它構成了資金的基本流入。一個無法提升銷售額的企業,就不可能健康得運轉下去。

過去,金融業由于是國家的壟斷行業,種種資源分配和國家政策都給與有力的支持,根本不需要從業人員擔心,屬于標準的鐵飯碗。一旦進入了這一行,只要把分內的活干完,基本不存在下崗、競爭等等紛擾。但現在形勢變化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向前,以及加入WTO時所做出的開放市場的承諾到期,中國政府即使有心保護一些國家支柱產業,也面臨著種種難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基金業,紛紛加入了合資乃至獨資的公司。中國的市場很大,包括摩根·斯坦利在內的業界巨頭都在急于搶占市場,前一段時間以花旗為首的四家外資銀行陸續進場,都標志著中國金融業的壟斷地位已經在逐步消失了。在這方面,國內的業界人士也行動了起來,過去人們都抱怨銀行的服務態度差,等待的時間長,現在許多銀行都采取了措施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同時,人們也意識到,金融業的競爭也不可避免。這種競爭不僅存在于國內與國際之間,也存在于公司與公司之間。要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就需要更貼心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這對于歷來保守的金融業來說,無疑是一種新氣象。

湯姆斯·沃森締造了IBM,他以其卓越的觀察力認識到,并用許多方式向IBM人陳述了這樣的觀點——在銷售之前什么都不會發生。無論你的公司提供哪種商品或服務,如果不建立和培養一套強大的銷售力量去滲透市場,吸引潛在的消費者,并接近他們,讓他們來買產品,那么公司就永遠不可能成功。有趣的是,一家以高科技見長的公司仍然強調銷售的重要性。這不是與金融業引入營銷不謀而合嗎?可見,利用營銷的手段,提升顧客的認知度,傳達公司的經營理念,迅速得搶占市場份額。這已成為了國內企業針對國際上強有力的競爭者所采取的重要舉措之一。面對資金不夠雄厚,技術不夠發達、市場制度不夠完善,我們與花旗、東亞這些銀行相比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就是業已鋪設開的網點和國民的認知度。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在專業實踐中,有意地觀察和考慮了我這份工作的意義。作為一家不算太有名的證券公司,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怎樣贏得人心,這從一方面來說,就是現在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境況。作為公司的客戶經理,我擔負起了開拓市場的重任,在經過了短暫的培訓后,我就進入了實戰中。由于我們公司與工商銀行在搞一個三方存管的合作項目,我被首先派去駐點。借用工商銀行的網點和名譽,我們希望能更加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同時在我們這里開戶后,客戶可直接把資金存入工商銀行,這樣就可以保證資金的安全。我們站在客戶的立場上,為客戶解決種種擔憂,同時提供便捷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觀察人流,判斷潛在客戶,大膽上前推銷,吸引注意和購買欲,同時加強與工商銀行的合作,適當開發他們的已有客戶,克服受挫折的心境,自我激勵,這一切我以前只在書里面讀到過,也覺得離自己很遠,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剛一走出校園,就會進入這樣的工作環境。我一直留心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為實際經驗實在不是我的強項,我只能以理論知識為依據,邊學邊干。

細心一想,現在金融業內的營銷現象還真不少見。銀行內的信用卡業務,保險業中推銷保單以及各類基金的電話銷售,都體現了他們努力拓展業務,樹立品牌的決心。

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新增股民開戶數從2000年一路減少,到2006年年底觸底反彈。農歷新年過后罕見的"2.27"大跌并沒有擋住股民入市熱情。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春節之后的半個月以來,滬深新開A股賬戶達到123萬戶,超過2005年股市全年的新增開戶數。開戶數若以此速度增加下去,今年新增A股開戶數將超過歷史上新增開戶數最高年度2000年的紀錄。這不僅是股市行情喜人的結果,也是各證券公司主動營銷的結果。根據《你就是品牌》一書所說,打造品牌的內容包括:1、公司所有權2、所在地3、設備4、定位5、公司及產品名稱6、口號7、聲譽8、營銷。而其中營銷又包括1、產品2、價格3、性能4、潮流5、廣告6、市場調查7、產品發展及客戶服務8、銷售。這一系列的元素共同作用,才能構成一個成功的品牌形象,而品牌是吸引忠實客戶群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稱,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就價值數十億美元,如果哪一天全球所有的可口可樂的廠房、硬件都消失了,光是靠著這個商標,可口可樂就可以東山再起。所以,現在商業競爭已變得越來越不是依靠硬資本,而是軟資本。

我們已經看到,在現代金融業中應用營銷的手段,成功的幫助其拓展了經營業務,提升了競爭能力。金融業屬于第三產業,是提供服務的產業,營銷的同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