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去解決問題,這是每個的思維方式,其實這是個很大的思維誤區。因為問題發生后,你不從根本上去分析問題是誰造成的,自己胡亂的一通去解決,表面上問題會得到暫時的解決,但往往會產生新的問題,而原來的問題有會死恢復燃!這樣會讓主導解決問題的人---焦頭爛額!
問題的定義:問題其實就是人們對于期望的結果與體驗到的東西之間的一種差距。
如何解決問題?
1、首先要定義問題;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候,不要著急去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這個問題是什么類型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誰發現的?問題的本質是什么?
2、弄清問題該由誰來解決?
當定義好了問題的本質后,才能知道問題的最佳解決人是誰?當別人可以很順利的解決問題后,你不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3、問題的來源是什么?
知道問題是由誰提出的,我們解決問題時,可以將重點偏移他的觀點和要求的達成的目標。
比如:2016年末,我們公司各大部門,正在制定2017年的目標,而我們部門的高層領導,他目標就一個:效果金額要足夠高,要達到上面的要求,他們從不從實際出發去定目標。最后又沒有跟蹤驗證完成情況。所以,我們下屬知道他提出的問題或者目標,我們只需將數據達到他們的要求即可用,也能完成任務。(暫且不說,這個任務有無意義)
4、重新審視問題階段,真的要解決問題嗎?
有的問題,真的不需要自己親自去解決,他也會自行解決,你的擔心和焦慮都是多余的!
舉個列子:
嬰兒的第一顆牙出現早晚不同,一般是4—12個月之間出來都算正常。但我女兒第一顆牙的萌出一直等到過1個生日的時候才出來,在此之前,我老婆就跟患了“網絡自診焦慮癥”似的,天天在擔心,怎么辦?想怎么解決?要不要聽網上說的,補鈣什么的?其實這種問題就不需要解決,個別孩子就是在12個月萌生乳牙,我家就是那個別!孩子出牙時間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后6-7個月月便開始長牙,晚一些的卻要到1 0個月時才萌出,個別孩子到1歲后才長出第一顆乳牙,這種現象都是屬于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