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快樂、最享受的時光。
因為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情。
一、我的日常清單
不用上班,直接意味著兩件事:
1.全天的時間自由支配
2.得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受打擾。
乍聽起來爽歪歪,但因為做什么完全由自己決定,如果不嚴格把控,很容易陷入頹廢狀態,比如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聊不完的天,看不完的劇,生活就是娛樂,每天都是假期。
于是,從辭職的第二天開始,我就給自己上了個警鐘,絕對不能徹底放縱,盡量把每天的任務安排的豐富合理,經過2個月的實踐和調整,目前的時間表如下:
如果全天在家,以上就是我一天的主要內容。每個任務的時間并不是絕對的,會根據需要和狀態,自動延長或者縮短。
由于我現在沒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顧,所以時間都是自己的,執行起來并不困難。
如果出去玩,或者見朋友,計劃自然被打亂,任務也只能完成一點點,不過我也不在意,第二天繼續就可以了,畢竟生活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其他美好的事情。
而往往在停頓后的第二天,我對執行任務更是如饑似渴,熱情更高,效率也更高。
以上任務安排,單從時間上來看,好像我把自己逼的太緊。其實不然,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期間有整整15個小時可以利用,我只不過有意識的利用了其中的10個小時,其余5個小時都在不知不覺,吃喝拉撒,聊微信,打電話,甚至發呆的碎片化中度過。
也就是說,我也浪費了不少時間,但我并不打算過度壓榨自己,現在這種強度,是目前我能保證高效的安排。倘若自然而然的,我想做更多,那我就做更多,只有這樣我才能長期持續下去。
此外,目前這樣的時間列表也并不是我刻意安排的。
最初,我只是很自然的做完一件事,就開始下一個。寫累了,我就看,看累了,我就聽。坐累了,我就站起來做家務,腦袋累了,我就去練鋼琴,做手指運動。啥都不想干的時候,我就去睡覺,睡醒了再繼續(因為身體原因,每天要睡好久)。
而且很多事情是可以齊頭并進的,比如做家務時我聽廣播,吃飯時我看美劇,散步時我聽英語對話,并低聲的跟著讀,雙管齊下的利用時間讓我感覺特別充實。
而我必須強硬的聲明,做這些事情時,我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也不覺得辛苦。即便是在比較無聊的重復的刻意練習階段,比如鋼琴的指法練習,把同一句英語反復說很多遍,我也能平靜的度過。
因為我清楚的知道,即便現在的我做的很差勁,只要有效積累,以后的我一定會越做越好。所以,這些事情對我來說既是每天要完成的任務,也是我的生活必需品,一天不練我會渾身不自在。
3個月的實踐證明,當你沉浸在所愛時,“堅持”這個詞真的沒什么用處。
二、3個月間我有了哪些變化
各項技能明顯見長。
——寫作
有意識的主動學習帶來的效果真的不一樣。自從開始寫作,我看書,看文章的收獲都比原來多,因為總會不停的思考看到的內容對我有什么用,別人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寫的。
因此我完全告別了過去對閱讀量的過分迷戀。現在哪怕看得很慢,看得很少,我也盡量把一本書,一篇文章中的所有精華都吸收過來,為己所用。
專注的學習和實踐2個月后,我寫作的流暢感,自信心以及文章水平都有明顯提升。
——英語
從學校畢業后,當我再次下定決心要把英語學好時,只有一個目標:像說母語一樣流利的說英語。
所以和以往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模式徹底不同,如今一切學習都在為——用。
因此,看美劇時,我不求觀看的流暢感,不時的停下來跟著讀。閱讀英文原版書時,我會看一會,朗讀一會,讀累了再繼續看。一個人走路時,我就自言自語,或假裝碰到個外國人,開始虛擬的對話。每天的清晨朗讀會,我也不求單純的完成任務,我得確保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獲和進步。
這3個月學習和實踐,我都是真心為自己,沒有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所有的付出都是實打實的,收獲自然是沉甸甸。口語表達更加流暢,原版書閱讀起來越來越輕松。而在中文寫作時,腦袋里會不由自主的冒出一句恰到好處的英文。我想,英語,越來越深入的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了。前幾天和一位外國友人見面,簡單聊了幾句,他就說我的英語相比去年進步大大的,我的心里那叫一個美啊。
而這僅僅是3個月而已,我真的很期待1年后,2年后的自己。
——鋼琴
我是從零開始學習的,起初主要為了調劑不上班的生活,沒想到還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
我報的班,每周只上一節課,每每老師教完新內容后,全班同學都叫苦不迭:好難啊。每次上完課我也頭大的很。
然后就回家練習,每天1個 小時,雷打不動。然后,再難的指法、再陌生的曲子,總會隨著不斷的練習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流暢。
如果說寫作,英語的進步很難獲得及時反饋,那么鋼琴的練習赤裸裸的證明了:多練習,一定會進步。所以,鋼琴不僅為我打開了音樂的世界,更大的魅力是完全堅定了我學習的信念:
只要你勤加練習,就一定會有進步。
三、失業后的生活狀態
說實話,失業并沒有讓我恐慌,一點都沒有。雖說我現在的開支由我愛人做支撐,但即便沒有,以我之前的工作積蓄,以我現在的消費水平,支撐個兩三年也不是問題。
其實積蓄真沒多少,主要是花錢太少了。
因為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家里,化妝品,新衣服,交通費用統統省了,每月的開銷集中在,吃飯,買書和付費課程上,那實在花不了多少錢。
更神奇的是,自從開始在家研修,我對購物及其他消費活動完全失去了興趣,我只想不受打擾的,學習,學習再學習。
以往購物帶給我的滿足感,與現在因進步感受到的成就感和充實感,實在無法相提并論。我似乎找到了獲得持久快樂的秘密,那就是不斷的塑造更好的自己。
因為每天有所追求,每天有所進步,每天我都感覺充實和滿足。相比上班期間的煩躁與焦慮,現在的生活簡直太美好啦。
四、我到底想要干什么
閉關修煉再美好,總得出關吧。
出關后干什么?我現在真的不確定。我不能保證寫作能養活自己,我也無法預見多久后英語能給我提供經濟支撐。
我就是想拿接下來的2年時間,做一個實驗。最大化的利用時間,學習和修煉感興趣的技能,看看2年后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樣,看看自主選擇的人生有什么不一樣。
我記得修煉起初,我對未來充滿野心,想成為有錢,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萬眾矚目,一呼百應。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的進步速度很不滿。看著各種網絡大V受人敬仰,各種牛掰的文章被瘋狂轉發,一邊流著口水,一邊干著急:猴年馬月我才能像他們一樣成功。
然后,我就一邊在本子上抒發郁悶,一邊想這該怎么辦。突然,我把目光聚焦在“成功”倆字上,問自己,怎么才算成功?
賺錢多,名聲大,有影響力,這是我能想到的成功的標簽,確實挺有誘惑力,但好像不是我最大的動力,我能明顯感覺這些標簽的遙遠和不可把控性。
因為世俗的成功更像一個隨機事件,有太多偶然因素,不可預知。成功者很可能是僥幸,同水平的失敗者也不過是運氣差而已。
人與人之間太不相同,以致別人的成功經驗根本不可能不折不扣的重復,成功本身很難復制。
反倒是,我自己的進步是目前我最能把控的事情。因為進步是個必然事件,你在哪積累,你就會在哪進步。
所以,我并不清楚這樣的狀態2年后會把我引向哪里,誰也不知道。
沒有關系,未知也是人生的奇妙之處,探索的過程才會有驚喜出現嘛。
如果七年就是一輩子,我只是拿出一輩子中的2年做個實驗,換個活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