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可謂經典,直到現在很多導師依然在課程或者咨詢中用它來做理論支撐,經久不衰。昨天給幾位小伙伴簡單分享了這個理論,今天就有小伙伴開始思考,如何用在家庭教育中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考。
經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本我、超我和自我三部分組成我們的人格。本我是與生俱來的,遵循享樂原則,怎么輕松怎么舒服它就想怎么來;超我從三四歲開始發展,到十二三歲基本形成,遵循道德原則,總是各方面高標準要求自己;自我6-8個月開始,終身發展,遵循現實原則,依照現實條件去協調本我和超我。我們看到一個人最終的人格體現的是他的自我,其背后是協調了本我和超我之后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的人格發展的朝向是,看見和合理滿足本我的需要,充分發展超我的格局,積極發揮自我的作用。
看見和合理滿足本我的需要,可以讓我們更加元氣滿滿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本我壓抑過多,會造成我們的壓抑感和勞累感。例如,我們一直都想去悠閑地喝杯茶,看個電影,甚至是吃個美食,可是一直由于忙碌,由于各方面的事情一直沒去做,時間久了我們就會覺得特別累,所以時不時滿足一下本我需求,可以讓我們的生產力提升,元氣滿滿地去投入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
充分發展超我的格局,生活更加順遂心意。比如說按照超我的要求,我們需要理解別人、接納別人,即使別人罵了我,我也需要相對nice去處理這件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壓抑本我的沖動去和對方對罵。但是如果超我發展格局不斷提升后,我們就會從內心真正去理解別人、接納別人,會讓對方罵我們的時候少很多,同時即使這樣的事情出現了,我們也還真的能很nice地去處理,也沒有讓本我壓抑那么多。所以,不斷充分發展超我的格局,我們就會看什么都很美,生活更加順遂心意。
積極發揮自我的作用,讓我們感覺生活有非常多的選擇,我們有充分的選擇權。自我負責根據現實協調本我和超我,那么自我解就需要有足夠多方法來協調本我和超我,自我擁有的方法越多它就越能有效地協調本我和超我,它就越能發揮其作用。那么表現在一個人身上,我們就能看到這個人不會那么糾結和矛盾。因為這個人的自我協調能力比較強。
我們明白了本我、超我和自我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運用這個理論,就是我們如何把這個理論去教育孩子了。我們也只需要引導孩子的這三個我各司其職就好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