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柳傳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定戰略、搭班子、建隊伍。好了,問題是:班子怎么搭?結構怎么做?隊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一張組織結構圖,實則是反應一家企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決定了一張結構圖的不同,一張組織結構圖的設計無非是權與責的劃分說明;
組織機構的設計遵循的原則不過四點:
第一:指揮統一。就是一個人只能有一個直接上級。
第二:控制幅度。每個人能夠管理的跨度是有限的,道理上來講,一般管理跨度比較合適的五六個人吧,當然,越到基層,管理的跨度越大,越到高層,管理的跨度越要小。
第三:分工清晰。縱向分工線決定績效的分配,權力的分配,所以管理上稱為職權線。橫向分工線就是資源線了,就是說,公司所有的資源都在這條線上進行專業分配,保障業務部門能夠獲得更多支持。提醒的是,橫向分工線盡可能精簡,保持兩個做法吧!1、能減少就不增加。2、能合并就合并。因為,很多企業的誤區是以為職能部門要細分,其實,職能部門要專業而不是細分。
第四:部門化。必須,把做同一件事的人放在一個部門里交給一個經理來協調,這就是部門化的原則。否則就容易浪費資源。
所以,一個企業不要小看了一張組織結構圖,關于你公司或組織的效率都在上面盡收眼底。
不過,這張圖不是一拍腦袋設計的、也不是喝一頓酒想出來的,是要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科學合理設計出的。
企業發展分為幾個階段呢?四個階段。
不同的階段要承擔的戰略目標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對于技術的要求不同,企業發展的規模也不同,導致了對組織的要求也不同,以下歸納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業階段。
創業階段的企業,戰略上更需要關注的是產品、品質及銷售數量的達成。換句話說,創業能不能成功,不取決于你有一個好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也不取決于是否能把握市場的機會,更不是取決于是否擁有優秀的人才,而是取決于你的產品是不是過關,是的話,創業就會成功。因此,企業處于開創和尋找生存機會的時候,最為重要的的如何控制成本,如何確保質量,是否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點。
創業初期,組織結構怎么設計呢?直線型組織架構的特點。很顯然,既然是初期創業,企業一定是很集權,創業者既是經營者,又是所有者,創業者本人對成本,產品、質量負責,沒有授權和分權,決策集中,效率最高、成本可控,從而使得企業具有競爭能力。
第二階段:成長階段。
企業若經過了初創階段,開始進入成長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關注的是銷售網絡建設、規模的擴張以及品牌的累積,因此,企業最重要的是發揮企業資源的有效性,讓企業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到盡可能大的績效結果。其根本標志是專業人士的引進,企業不在以經驗來競爭,而是用專業的能力來競爭,所以在組織管理上是由專業人士負責不同的職能部門工作,譬如:財務是專業的財務,營銷是專業的營銷、研發也是專業的研發、人力資源也需要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此時的企業,都是專業的職能發揮作用。
企業的所有者將開始有意識的授權出去,但創業者依然從事管理工作,所有權和經營權依然合二為一,為的是確保公司各部門獲得明確支持,因此,這個階段組織架構是:職能型的特點。
第三階段:發展階段。
企業步入發展階段的時候,企業開始需要關注高層經理人團隊的建設,企業快速成長的安排,企業系統性的能力在提高。這時就需要企業調動經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注企業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所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特征是,職業經理人的引入,企業步入職業經理人的時代,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分離,管理交給職業經理人。
此時企業發展的階段,組織結構通常使用:事業部制的特點為主。
第四階段:持續發展階段。
企業進入持續發展階段,一定是把企業的文化和價值理念認同放在首位,這一時期,企業最重要的的是領導團隊的打造,而非一言堂、一人的領導。因為,發展到這個階段了,我想任何一個人都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那么大的責任,最關鍵的是要保證謹慎的決策。
組織結構發展到這個階段的特點是:董事會制的特點。
中國企業的30多年的發展歷程,絕大部分企業進入的第二階段,還有沉淀下來優秀企業進入了第三階段,能進入第四階段的企業少之又少。
所以,一家企業是否引進空降經理人或者內部提拔優秀的經理人人選,首先要判斷的是你的企業進入了哪個階段?如果處于第二個階段,首要的任務還是先要構建專業能力、打造專業的隊伍,因為,如果專業能力和專業隊伍建設不夠,就算用了職業經理人的組織結構模式,依然會帶來非常多的困惑,甚至會出現失控和喪失更大發展的機會。
但是,一旦運用了職業經理人的結構(企業發展第三階段),就必須要構建一個能夠讓職業經理人得到充分授權的環境吧!
后記:至今,中國的企業管理發展不過幾十年時間,未來成長空間巨大,未來的企業家,會越來多運用科學管理模型、方法論去進行組織的有效運用,所以,今天學,不早,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