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詩的標題有些莫名其妙,逢雪宿芙蓉山,這題目多好。“主人”二字,多余了,所以有人認為“主人”二字是衍文,也就是因繕寫、刻版、排版等錯誤而多出來的字。
詩的標題,就不必去糾結了。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讀來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凄美。
雪夜中,詩人立在寒屋窗前,回望來時路,不知是該難過還是該慶幸?人生何以落得如此窘迫?
詩人幼年家貧,苦讀詩書,渴望鯉魚跳龍門,可是一考便是多年。
造化弄人,生活就是個超級大笑話。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好不容易考中進士,但是還沒有揭榜,安史之亂來了,皇帝都出逃了,國將不國,考中進士還有什么意義?
當官也一直在貶謫的路上,還有兩次被人誣陷入獄。大約在唐代宗大歷八年至十二年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岳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察御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
所以詩中描寫的就是他的境遇,因為正直而遭誣陷入獄,就如同眼前大雪寒夜,不幸之至。但天無絕人之路,茫茫雪夜,仍有一貧寒茅屋寄宿,似他絕望中遇上救星苗丕,帶來了一點可以喘息的光明。
此詩寫于遭貶之后,暗合當時情景。
人生辛苦奔忙,而理想抱負渺茫,正如行走于暮色蒼山之中,不知歸路。
“風雪夜歸人”這一句,即使沒有讀過這首詩的人,也耳熟能詳,而且心有戚戚。
那么這首詩到底是什么打動了我們呢?那就是,這首詩寫出了所有人都會面臨的一種凄苦心境:
風雪,是世事的艱難。夜歸,是人生的辛苦。
人生就像在風雪中行走,在黑夜中尋找歸途。
日暮蒼山遠,是詩人的凄苦;天寒白屋貧,是主人的凄苦;風雪夜歸人,是所有落魄之人的凄苦。
這世上,誰的人生不艱辛,誰的生活不艱難,誰不是那個風雪夜里的歸人?
詩人由己及人,他不僅是同情主人,同情歸人,同情他人的同時也是同情自己,同情自己的同時,也是同情所有落魄之人。
這,才是這首詩讓所有人心有戚戚的地方。
故,《唐詩解》評:此詩直賦實事,然令落魄者讀之,真足凄絕千古。
------EN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
迂夫子讀詩詞yufuzi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