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創首發 ,文責自負!
這幾天每天去舊小區陪兒子玩,昨天他興奮的跑過來說:“媽媽你看 !”我低頭看到他攤開的小手心里有一顆又圓又黃的杏兒。我兩眼放光,問他哪來?他指了指不遠處的一顆杏樹。一群孩童正在打杏兒,三四個大一些的孩子爬在樹上搖晃樹,幾個小一點的孩童用長樹枝打杏兒,更小的孩子蹲在樹下忙亂的撿杏兒。原來, 又到一年杏兒黃的時候了。
時間真快, 我還沒有好好享受夏天,不覺夏天就要過去! 杏兒竟然又是熟了的季節了。想起我的小時候, 一到暑假 ,就能去姥姥家吃杏兒了。
姥姥家在南山,有三顆杏樹 ,算不上杏兒園, 但是,三顆杏樹已經種植了十幾個年頭了,樹不高 , 但樹蓋很大,像一把大傘 ,撐起一片靜謐的空間,下面涼爽宜人!
姥姥在樹下鋪了大的舊油布,我們坐在樹下,等著熟透的杏兒“撲拉撲拉”的掉下來。杏兒在七月已經熟透 ,掉下的杏兒是接二連三,讓你應接不暇。隨手撿起來,掰開, 把杏核摳出來 ,一口一半吃起來, 也不洗。有的杏兒是干膩的甜,有的是水很大的甜,有的則是小兒酸的,它就是變紅了臉也是酸的。姐姐愛吃酸的,專撿那個小的杏兒吃 ,我看著就牙癢癢,我專挑水大的吃,呲溜一口就吃進去了。
樹下掉的杏兒是吃不完的,但我也會玩性大發,上樹去摘杏兒。杏兒樹長在半山腰,上到半山坡就能直接爬到樹頂,主要是為探險, 不是為摘杏兒 。一步踩一個樹杈,如猿猴一般,半蹲著身子,小心攀爬,爬到樹頂的一個大枝丫上,雙手抓住樹干, 雙腳踩緊樹杈 ,手腳配合 ,有規律地晃動身子 ,樹枝就搖起來了, 成熟的大黃杏兒就“撲拉撲拉”的掉下來。搖一會兒樹, 就不想搖了, 找一個粗壯的樹枝,平躺著睡覺。因為杏兒樹本身不高,不害怕掉下去,微閉著眼睛 ,輕輕搖晃著身子,樹枝也就輕微的晃動起來,就如坐轎一般的感覺,樹葉如傘, 擋住了夏日炙烤大地的太陽,山風習習,輕柔拂面,是避暑的勝地。
杏兒吃起來就沒飽,雖然姥姥一再說“桃飽杏兒傷人,” 一定要少吃,可根本就管不住我們。吃的肚子發漲的時候,把樹下吃不完的杏兒的掰開,晾曬在餃子簾上,放在房頂上,曬成杏兒干 ,冬天收回來就是我們一冬的零食。干軟的杏干,看著干, 咬下去果肉還是濕的,因為酸,需一點一點的吃,酸味過后是甜味。生病好了,嘴淡的時候吃最好了。
夏天的晚上,姥姥要去房頂看杏兒,我和姥姥 ,表姐一起睡在房頂 , 姥姥睡在中間,我和表姐一邊一個,夜風清涼,看著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聽姥姥講過去的故事 ,聽著樹葉颯颯,迷迷糊糊睡去, 一覺醒來 , 已是艷陽高照,綠的青翠的樹葉間綴滿紅色誘人的杏兒,陽光的金色在樹梢間跳舞,就如一副美麗的油畫映入眼簾 。姥姥早已不見了蹤影,我慵懶的躺著看樹葉之間隨風搖曳的黃杏兒,吃的欲望又來了? ,坐起來,往前探探身子,就能摘到伸在房頂的枝丫上的杏兒,吃幾個就飽了。
后來姥姥賣了房子,我們幼年乃至童年的免費的零食就沒有了。
帶回家吃的杏兒吐出的杏核,竟然長出三枝杏樹,從小苗盼到長成樹頂如蓋的大樹 ,我年年夏天盼著結杏兒,卻年年盼望落空。
樹是綠油油的好看, 就是不見結杏兒。后來才知道是一直沒有專業人士給修剪枝葉的緣故。
一年夏天,來了個走街串巷吆喝著給樹修剪枝葉的老者,我高興的把他請進院里 ,他只“咔擦”幾十下,就把三棵樹修剪好了。果然,來年夏天,就結杏兒了,雖然不多, 但是已經令我很欣喜了!
第二年就結了滿樹的杏兒了,這下,不用去姥姥家,就能吃到杏兒了。但是,杏樹沒有依山 ,不好爬上去摘杏兒。只能舉頭探手的摘幾顆低一點的杏兒,在樹旁放置好梯子,爬上去摘杏兒。可是,遺憾的這樣的享受只存在了一個夏末。
就在那年秋天,我們竟然也把房子賣了,連同那三顆杏樹。盼了十幾年, 眼看著可以年年吃杏兒了,卻被賣了。
以后的日子,就和杏兒無緣了。
有車以后,人們開始遠足,杏兒黃的季節故意去到附近的村里摘杏兒。我也被誘惑著去了 , 我去不是為遠足,就是為了摘杏兒!
村里的杏園,可以自己進去采摘,樹不高,好攀爬, 我這個年紀了,也還有興趣爬上去摘杏 ,我還會故意把兒子抱上樹,讓他體會一下我小時候探險的快樂,他卻嚇的“哇哇”大哭,我不得不把他抱下來。每個人童年的樂趣原來是不一樣的? ,所以 ,還是我自己親自上樹摘杏兒的好。
摘杏兒的過程是可以免費吃的,我卻顧不上吃 ,偌大個杏兒園,忙的我應接不暇,不一會兒就摘到一大袋子杏了。
但是, 還是懷念小時候姥姥家的杏兒,那里吃的不僅是杏兒,還是一種童年快樂新奇的摘杏記憶;是免費好吃的零食的記憶;是放假去姥姥家徹底放松的快樂玩耍的記憶 ;是與親愛的姥姥相守的美好時光的記憶!
姥姥家已經不是姥姥的家了,我卻愈來愈懷念童年在姥姥家吃杏兒的時光。
有一年夏天,我突然抑制不住地想去姥姥家所在的村子。于是, 驅車前往。還沒進村, 我就聞到山風吹來的杏香味。我下車去看看,除了杏兒味的親切 ,還有羊糞味的親切!
我踩著羊糞一邊走一邊尋覓從前溫馨快樂的記憶 ,沿著山石砌好的院子,漫步前行 ,一顆顆杏樹從各家各戶的小院伸出枝丫, 枝丫上掛著喜人的紅杏兒,這里的人家還是家家戶戶都有杏樹。
走至一處院落, 一條黑狗竄出來咬我們,主人正開了大門出來倒洗衣服的水 ,呵斥住了她的大黑狗。我于是和她攀談 ,說杏兒還是結的這么好! 我問她賣嗎?她說自家產的,賣什么賣!她回身進院就給我摘杏兒,手腳麻利的農人,不一會兒就摘了一衣襟,她用衣襟包著給我們拿出來送給我兒子,我趕緊也用衣襟接著。“撲棱棱”一堆杏兒就滾到我的懷里來。我說放幾個錢吧!她匆忙擺手, 連連說著不必,就進去關上了大門。樸實的農人啊!這杏兒我還吃出了感動。
如今,城市的公園 ,小區的空地,都種了杏樹, 只是每年還沒到熟了的時候,就被摘去了,總是等不到熟透就沒有了。
我看著小區打杏兒的孩子們,我想他們現在物質豐富 ,零食不斷 ,打杏兒不是為了吃杏兒了 !何況這杏兒正是剛黃了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熟透 ,他們更多的是體驗打杏兒的快樂 ,和我的童年一樣,體驗的是爬樹的探險刺激。
我兒子早已又跑去和小朋友們打杏兒去了,我捂著他給我的一顆大黃杏,想著,下個周末,兒子正好放假了, 杏兒也正好熟透,我帶他去我的姥姥家的村里摘杏兒,去附近村里的杏園摘杏兒,看一路的風景, 摘一份童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