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未遇,何以相忘
浮生一夢,幾多蒼茫
追尋無度,杳渺飄搖
回不去的既往
不經意間
從此陌路,背道棲惶
看繁世
斂盡落幕余音涼
給了自己一場未經預期的短途旅行。
歲末流盡,新年伊始。
狂歡夜,熙熙攘攘的人海,炫麗奔放的舞臺,如火如荼的游戲。喧聲鼎沸,燈火璀璨,幾可閃耀穹空玉宇。
排到長長的隊伍后面等待玩不擅長的游戲,拿到積分卡如孩童般新奇。
邊走路邊用凍僵的雙手敲打著信息交換新年祝福,不忘取笑自己輸錯得太有趣。
晚會附近的廣場信號被擁擠的近于屏蔽,無論網絡還是通話亦無法聯系到僅于咫尺間的朋友。
流連其中,竟忘卻了置身異鄉的孤獨。
如此間由2013跨入2014,那般怡然自如。
異鄉的新年,歲月靜安。
孔明燈越飛越高, 帶著對回家的向往。
遙憶往年與飛雪相伴,對前途充滿五光十色的臆想。
英文中的一句諺語: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
哪里有心的牽掛,哪里就是家。
到了遠方,家的范圍真真正正變成了一座城市。
當初置身其中,只知有幾座房屋是家。
而今迢遞相隔 ,那里的一草一木皆可視為“家里”。
思歸心切,度日如年。
可怕的夢魘中,丟棄靈魂穿越了地獄,依舊未能回家。
南國夜雨中,行走進無邊的黑暗,只是從一端走到了不得不回且分外反感的容宿之處。
回想起舊年,北國冬夜,如風雪夜歸人般回家的欣悅。
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要同我玩笑。
昔日,別人看著我回家。我以低調與微笑避開別人的羨慕嫉恨。如今,我看著別人回家。別人用笑傲與張揚加深我的落寞失望。
可,真正夢到回家,夢醒之后的痛楚卻愈是難以承受。
不經意想起一句古文:云無心已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無心出岫,憾恨莫及。非為倦飛,依然思返。
游人如織的著名景區。
通宵未眠的困倦終于襲卷,坐于湖畔,任周際種種喧囂熱鬧,生生與世隔絕。
最孤寂莫若置身繁世而感到不容于內。
音樂噴泉的歌聲飄飄蕩蕩,絡繹不絕的路人將看臺圍滿,處處是拍照留影的興高采烈。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自古至今頗負盛名的江南之城,歷代文人墨客爭相題詠的西子湖畔。
于我而言,僅有幾面之緣已覺足矣。
世間,值得觀賞游玩的城市太多太多。
然,能夠令自己住一輩子的城市,也許只有那樣一座。
那樣一座城市,若非一見傾心并從此矢志不渝,即是日久生情令城中的元素緩緩滲透血脈最終嵌入命理,從此再也不能割舍。
前著,是驚鴻一顧的意外。
后者,是魂牽夢縈的故園。
愛一座城市,遠遠比人更不易察覺。
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一世的一句“I marry England” 何其磅礴,身為一國之君,只愛自己的國家。
既然無國主運數,就選擇去愛一座城市。
認定了,那座城市即是今生的歸屬。從此,任憑滄海桑田,永不離棄。
獨步行走于清冷的水岸,看日落后的最后一點余光流盡。
周圍的景致熟悉而又陌生,反反復復走了幾遍,一種漂泊感油然而生。
傳說中的浙里不屬于我,我亦不屬于浙里。
世間的緣故如許匆匆,有多少人只能成為某處的過客。
往事煙云,輕羅浮夢。
不想去尋找什么,也不想去追逐什么。
鐘愛寧靜卻屢屢卷入紛繁。終究是、掙不開命數。
想起多年前寫的句子:親手寫了一部悲劇,讓自己成為主角。
由今觀之,當初被少女情懷左右的隨筆感觸竟是一語成讖。
異鄉里不知多少夜晚,每想起己身的處境,只有勾唇自嘲。
心中那誚弄戲謔的聲音反反復復追問——如今全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是嗎?
自己對自己,當真是無話可說。
本想永遠做單純的孩子,卻最終變成幼年避之不及的模樣。
明明極愛自由無束,卻不斷親手為自己筑造了一座座牢籠。
一心向往舒適安逸,又荒謬輕率地將自己扔到了絕對生活不習慣的地方。
于是,那句追問的回答只能是:Sure, I deserve it.
早起到圖書館,目光流連于書架間幾遍,最終拿了那本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看那些穿插著古英文的句子,不求甚解般任意閱覽。
心漸漸寧靜,緩緩靜如止水。
窗外,光線如許明媚。
世間仿佛可以于此刻全然安逸。
安逸到,心中生出些許悵然。
終究是、不屬于自己的地方,連同那難得的靜謐光陰,如今而然已是奢侈。
見證了轟轟烈烈的搶位潮,看四周坐滿勤于學業的人。
悄然懂得,此處并非合適自己。
太愛舒緩閑逸的生活,早已不能再去爭分奪秒的艱辛奔勞。
然,縱知不屬于、不適合,依然有絲縷戀眷的情愫無聲無息縈繞。
面對同樣一處,身份不同,感覺亦不相同。
如此,只需安然為客。
自幼年至今,已忘掉了有多少索求。
只是悒悒不快中的那些假設映象,猶有幾分存于記憶內。
單純的想要,最是無需理由。仿佛意識中不知不覺陷入迷題。
毫無道理的執迷,最易形成錯覺。錯覺到,不能去思考究竟為何。
由是, 當初那般執拗的想要,得到后才察覺索然無味。
身處異鄉,凡見到同鄉之人即有親近之感。
離家千里,不覺中疏遠了不少原本親近之人,亦令原本不甚親近之人倍覺關聯。
然而,一己之見并非同樣于他人。
那些自覺溫馨的關懷言語,對于別人或許僅僅是出于疑惑并為避事端的暗示提點。
心中倏爾一嘆,如若不介意是否真心……
再或,如若永遠不知真相……
人性即是如此。
得聞實情,本能便會追尋到真心本意。
知曉了真況,縱無礙 ,亦會落寞。
故而, 無知最是無憂。
一己之心意,往往只是一廂多情。
真心最重亦最無關緊要。
世間無數人為之動容糾纏。
由是平生出無限沉傷落寞,以致失去所有。
如若不察,何以成徨。
可,偏偏無人能全然無視。
終歸只有己心能永不負己意。
——二〇一四年一月三日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