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號,在鄰居家公雞打鳴之前,我就睜開了眼,思索著昨天晚上發生的一切。躺在床上,盯了三小時漆黑的天花板后,我知道自己已經無法變得更加焦慮了。
回想昨天,望著咫尺外的幾人,想著他們前途是如此的輝煌,又暗自掂量下“月入一蛆”的自己,我不禁心下幾經惶恐。
罵了一聲混賬!想著自己這些年都干些什么了,竟被甩的如此之遠。可不能掉隊啊。十年后,我還能安然地坐在這里嗎?想到這里,自己在心間抹下幾滴不爭氣的眼淚。(嗚咽)
最讓我難以釋懷的是比較后的落差。
幾乎所有人都轉到了主流行業,連一名機械的同學也從事了算法類的工作。而他說的很是輕松寫意,無非覺得行業熱門,然后自學。我問他,“你原來的專業也不錯,學校還那么好,怎么想著做編程呢?”“掙得少。”“你們學校出來少說也有個15-20萬吧?”“那還是少啊。”啞然。
他說的輕松,我卻想的用力。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而且能夠做到業內認可的程度,這背后不僅有前瞻和進取,更是能力的強悍。時刻打算擁抱不確定性、力爭上游的人,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不會過的差吧。
見賢思齊。對比自己的人生規劃,發現我多是限定在專業內。雖然嘴上吐槽著自己專業,但我居然沒想過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當作自己的職業。有意無意間,我只擴充了知識的廣度,而嚴重缺乏相應的深度。愛好和職業還真是不一樣啊!因為他視編程如工作,所以把技能點到了90分;我覺得商業和管理知識挺有趣,于是將其點到了60分。高下立判。
比較使我受到刺激,渴望給我提供動力。
我知道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了,時不我待。那我該怎么做?也去學習編程嗎?算了吧,我還記得自己本科VB差點不及格呢。不能以己之短搏彼之長。
思索后,我決定開始寫作。因為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時代,你的能力源于你的影響力。堅持寫作,不僅能讓更多人看到你的價值,而且也是對已有知識的梳理。用輸出倒逼輸入,逼著自己學習。
這一次,我主動站在聚光燈下,就是為了接受大家的檢閱,實現自己吹出去的牛皮。
2018,與你一起革新。
今日胡言亂語:
1.趁早規劃,別畫地為牢,覺得什么有前途、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
2.決定學什么,就要認真學好;
3.沉沒成本與損失規避真有威力。
我是馬振朕。2018,我與自己有個約定,周更一篇有價值的精煉原創文。您的反饋是對我最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