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還是那個我,偶爾做做夢,然后,淹沒在這喧囂的城市里。我不會了解,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一個你,讓我回味、讓我心醉。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會相信,有一種人可以百看不厭,有一種人一認識就覺得溫暖。 - 楔子
剛從家鄉那個三線小城市來北京的時候,張揚還是個躊躇滿志的少年,不滿18歲就考上了北京的知名學府,這在他的家鄉是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可是在大學里,他第一次見識了什么是富人家的孩子,這讓他多少有點自慚形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發憤圖強,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優秀。也因此大學四年,他的全部精力都用來讀書,在他同舍室友忙于戀愛打游戲的時候,他卻去修了個第二學位。畢業時,作為金融和財會專業的雙料畢業生,張揚很快就在北京找了份基金公司的工作。
初入職場的張揚是個羞澀內向的人,在大學都沒有談過戀愛的他,甚至跟女同事說話都會臉紅脖子粗。這讓他在職場上很難像其他老司機那樣游刃有余,但他能在這家上規模的基金公司立足靠的卻是他的另外一項本事,他的邏輯分析能力,作為一個行業分析師兼公司研究員,他常常能夠分析出別人看不到的公司價值,他最推崇的是霍華德.馬克思(價值投資領域泰斗,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的第二層次思維,通過嚴密的邏輯分析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他工作異常勤奮,就像無數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那時候的他堅信理想必將實現,只是這個理想究竟是什么,他其實并沒有仔細想過。他覺得這離他還很遙遠,眼前先要解決的是房租和吃飯問題。在大城市里,人們普遍覺得時間不夠用,日子過得飛快,轉瞬張揚已經工作了快5年了,他開始漸漸融入這個大都市,雖然有時他覺得大都市并不歡迎外地人,準確地說是政府不歡迎外地人,但是他還是喜歡上了這個城市,他喜歡這個城市的文化,喜歡它的歷史,看著那些老建筑,讓他覺得有一種厚重感,他也喜歡這個城市的繁華,喜歡看大街上那些穿著各色衣服的人來人往。只是有時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站在家中窗口靜靜地看著窗外璀璨的燈光,那種都市的繁華離他那么近,但又感覺那么遠。他也會去想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每天在公司雖然也緊張充實,但偶爾也會去想,難道這就是我的人生?這讓他感到焦慮,他只有去讀更多的書,希冀從書中能夠找到答案。他當然沒有找到答案,只是最近公司的變化讓他無暇再去想那么抽象而宏大的問題了。
HR新來的大美女最近成了張揚同事們的新談資,看見男同事們每每談及龔小青那口水橫流的樣子,張揚就會在心里冷哼一聲,以此來表明自己的不屑,只是他自己也知道這種冷哼不過是要讓自己不要有任何一絲的奢望而已。他心底的自卑讓他在別人面前總是顯得高傲,很多年后他才明白這不過是維護自己可憐自尊的一種方式而已。職場的這些年讓他也漸漸地懂得了些人情世故,甚至偶爾跟女同事一起吃個飯也會表現地很自然。只是龔小青實在太漂亮了,是那種逼人的漂亮,張揚甚至在與龔小青碰面的時候都不敢正眼看她,總是低著頭匆匆走過。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龔小青會跟他在一起,他做夢都不敢想這件事,只是命運就是如此,當緣分來的時候想躲都躲不掉。
他們第一次的正式談話還是龔小青主動找的張揚,他希望張揚能幫她一起把最近部門要招聘的JD(職位描述)寫出來。張揚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龔小青找他時的樣子。
“張揚,你好,我是龔小青,是新來的HR助理,能不能請你幫個忙啊?”龔小青微笑著看著張揚,這讓張揚很不自在,他慌忙站起身來,忙不迭地說“好,好”,然后緊張得不知道繼續說什么。
“你干嘛那么緊張啊,我又不是你的領導,不會檢查你的工作。”龔小青咯咯地笑著。
旁邊的張大同調侃道,“張揚啊,他倒希望你是他領導,哈哈哈哈”
張揚尷尬地陪著笑,卻一時語塞。龔小青卻一點也不尷尬,她笑著回了一句“好好工作”后,就開始跟張揚討論整理JD的事。那天下午張揚就一直幫著小青整理JD,他沒有再冷哼,只是第一次覺得工作很開心,他在想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效應啊。
那件事之后,龔小青執意要請張揚吃飯,理由無非是初來乍到,以后承蒙關照之類的客套話。張揚本來是不想應約的,他覺得跟這個大美女在一起讓他很不自在,可龔小青提了兩三次,這讓張揚覺得自己再不去就有點太端著了,于是約了中午一起吃飯。龔小青是地道的北京大妞,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北京的各個片區的美食如數家珍,她帶著張揚輕車熟路地找了一家臺灣餐廳,利索得點了菜后就開始跟張揚閑聊了。除了套取一些職場情報,龔小青還想通過閑聊了解一下張揚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見慣了大城市里各色油嘴滑舌的人,她覺得張揚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真誠,她甚至覺得張揚那天尷尬的樣子有點可愛。他們從工作聊到生活,從喜歡的電影一直聊到喜歡的小說,她突然發現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竟然跟自己一樣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喜歡《阿甘正傳》,喜歡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張揚還答應把他寫得讀后感發給龔小青,那天回到公司后,龔小青收到張揚發的鏈接,打開看到的是《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生與死,離與別,親情,友情,愛情在主人公阿米爾的故事中顯得那么深刻,那么與眾不同...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阿米爾的父親在面對死亡的考驗時,依然有著巨大的勇氣去維護心中的正義。而哈桑,那個被人稱作哈扎拉小子的男孩,那個從出生就背負屈辱的男孩,卻有著那么美好的心靈,他并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相反他是如此的懂得感恩,'為你,千千萬萬遍!'...."。不知為什么,小青的眼圈竟有些濕潤,她覺得自己心里的一些東西在松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