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知道洛杉磯市有位出色的華裔女性當選了副市長,卻在近期才追到她的線上分享,進而知道這本她自傳式的書。
作為大IP的作品,得承認最初是沖著她的傳奇故事和女性魅力看的。比較這個時代浪潮中大家時常提及女性領導力,自我價值事業實現的意義,和讓人有些擔憂卻也欣慰的社會大環境。
開篇,便教導女性要自尊自愛,在感受到種族歧視的冷意之后,及時調整心態,從讀書中汲取力量,理解現狀,冷靜分析。并且果敢的與人溝通,這便是典型的成長性思維。也是大家講從普通的脫穎而出的重要特質。
當然走出舒適區練習語言和膽量的過程是痛苦的。需要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和長期堅持才能突破瓶頸。顯然少時大量的閱讀和大學時的歷練成為她晉級優秀行列的重要一環。
當然之后工作行業上認準一個方向,強大的行動力和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也是一樣讓我敬佩的。無論是投資還是城規房地產都不似一個適合年輕女性的事業方向,即使做到了很多費力沒有短期成效的事情卻是在彎道上順利超車。的確,一個優秀的開發商并不容易,雖不知道國外的市場如何操盤,但光是拿地,維持資金鏈,做好項目定位,結合政策導向,每一項有少不了大量的溝通協調,定力和沖勁都是不能少的。何況這還不包括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城規設計,或許是女性自身的敏銳和親和力,幫助了她開啟第一項事業。成功轉型成為一個“鏈接者”角色的決定也是一樣加速了她的成長。美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便是party酒會這樣的存在,華裔姑娘的辨識度自然可想而知,但越是游刃有余的去融入去開拓就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能量。
之前一直知道大學之后一個人可以在嘗試在能力范圍內轉行,但卻沒想還有這樣一位多次轉行的時代女性。如今或許只轉行依然不夠具有適應性了,更需要的是大家定義的“斜杠青年”,兼職多重職業,開發自己的潛能,去堅持等到突破瓶頸的那天。
有朱玉在前,我必當視之為榜樣,不忘日后提醒自己,轉變賽道并不難,難的是容易弊于生活中的僵化思維。由商轉政,三十歲的年紀變成為了閃耀的副市長,而后轉入獵頭行業,繼續鏈接著世界人才,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專注于寫作的那些時日,抓住時代的時機利用自身的特色成為網絡上抓住大家注意力的大IP,也就是這樣看似冒險的選擇,才給我我們更多人認識她的機會,提供給了我們一個全新但卻合理的觀點。
不著急結婚,先成為自尊自愛的自己,再去帶著這樣的自己去尋找另一個同樣自尊自信的他。畢竟,所謂的那些霸道總裁只是故事,現實的劇情更加像是公平交易和互補。自尊心強的男生更加欣賞一樣我行我素的女生,而乖乖女則并不被高端市場喜愛。這樣的婚戀現狀何嘗不是在傳遞著同樣督促我們自我成長的信息?隨著科技醫療的發展,懷孕生產越來越不因年齡成為阻礙,社會經濟條件也并不能支持過于年輕沒有經驗和積累的家庭完成高水平的子女教育。
人人都想成為精英的時代,只有看齊精英,留出屬于自己的積累期,才不至于在本應經常的20多歲庸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