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簡稱《條例》),指出黨課應當針對黨員思想和工作實際,回應普遍關心的問題,注重身邊人講身邊事,增強吸引力感染力。黨課是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要在內容上“播新種”、在形式上“長新枝”、在效果上“開新花”,把黨課教育這棵“樹”種好,推動黨課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種好黨課教育這棵“樹”,要在內容上“播新種”。理論闡述缺乏情感的“光澤度”就會黯然失色,缺乏事例的“灌溉泉”就會干澀生硬,在黨課上的創新首先要從內容上開始。在黨課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放寬視野”,以新的案例、新的故事來豐富“素材庫”,這些事例和故事要來自黨員的身邊,確保“有熱氣”“接地氣”;在黨課教育內容的選擇上還要精心選取,案例要注重鮮活、故事要突出典型,要讓案例、故事與要闡述的理論知識深度融合,才能更具思想上的啟發性。不能“挑到籃子里的都是菜”,只有選好、選準、選優內容,才能將理論的抽象闡述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內容,讓理論學習充滿“吸引力”。
種好黨課教育這棵“樹”,要在形式上“長新枝”。破解“時空固定”才能讓黨課時時能學、處處可學,讓黨課從“課堂”走到“身邊”,從“指尖”走向“心尖”。要積極創新黨課的呈現方式,助推黨課“提檔升級”,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開黨課的傳播空間,讓黨課的“形”浸人心、“聲”入人心,讓黨百年歷程上一代代共產黨人拼搏進取、不懈奮斗的形象駐留在黨員的心上,激發積極向上的昂揚斗志;讓炮聲里的錚錚誓言、疫情防控一線的主動請戰的聲音入耳入心,激揚黨員心中的愛國情懷、凝聚奮勇爭先的力量。好的黨課,要積極開發富有特色、具有創意、凸顯成效的精品,在學習模式上更加開放,為黨課教育注入形式多樣的“活力因子”。
種好黨課教育這棵“樹”,要在效果上“開新花”。一堂黨課的效果如何,既要看黨課的實際“覆蓋面”廣不廣,還要看激勵黨員擔當作為的成效怎么樣。黨課不僅要讓“大家講”,一起說感悟,在交流中提升對理論的理解、提升個人的理論涵養和精神境界;還要“大家做”,人人主動當先鋒、人人都是服務者,把黨課學到的理論、體悟到的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在為民服務上主動亮身份、做表率,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辦成,從黨員的實際行動看黨課的凝聚力。黨課好不好,要看黨員的“充電賦能”效果好不好,看黨課的“帶動力量”強不強,能不能引導廣大黨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在新的政策上建功立業。因此,精品黨課要樹立目標導向,從成果入手提升黨課質量,讓黨課在成果上“開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