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幾日前,當(dāng)我合上石田衣良的《孤獨小說家》時,有些收獲,但更多的是失望。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是每日可以跟家人一起吃飯、散步、聊天?還是用日理萬機的節(jié)奏奮戰(zhàn)于自己的崗位上?抑或獨守自己的夢想,用堅持不懈的努力去證明自己呢?
關(guān)于這個話題,想必在看到的人們心中是有很多答案的。
記得很小的時候,最喜歡看得是那些充滿熱血和激情的電視劇、動漫、小說,那里面的人物總是在每時每刻經(jīng)歷著各種考驗,被打倒,又站起來,那時羨慕的不僅是他們頑強毅力,更多的是一直在經(jīng)歷著平常人不可能遇見的精彩,這是故事的迷人之處,也是每次合上書之后的久久嘆息緣由。
從小就被問及“你以后長大了想做什么?”的問題,彷佛只要回答了就一定會實現(xiàn)般,等真正工作了,家里人又極其現(xiàn)實得告訴你“過一個平凡安穩(wěn)的生活就好”。
這樣的反差時常讓人感到失落,好像如果長大了之后有什么夢想反而是吃天鵝肉般,時常會讓少年時期的我懷疑人生。等到真正跨入生活這個大圈子里來,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現(xiàn)實與幻想中的生活的巨大差異。
02
后來的幾天,腦海里一直盤旋著這個故事,我問自己,這本書的意義是什么呢?僅僅是像書的簡介中寫道的:
作家青田耕平和兒子小馳生活在一起。耕平出道十年,寂寂無名,他的作品從來沒有加印。另一方面,三年前,耕平的妻子因為不可思議的交通事故而去世。“那真的是事故嗎”,深深困擾著他。盡管如此,他仍然筆耕不輟,堅守夢想。
亦或者這樣說:
一位中年喪妻的小說家在經(jīng)歷生活種種后仍堅持寫作夢想、并最終得償所愿的勵志故事。
單單看到這樣的簡介,并沒有贏得我多大的興趣,甚至在耐著性子讀了它幾頁之后,我都有種想要放棄的感覺,不過人總是這樣矛盾的,因為某個喜歡的作者推薦,我告訴自己也許還沒有讀到書的精彩部分,不能就這樣放棄,于是用了三天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終于把它解決完畢。
而在開頭寫道的那些字句間,也是我這幾日又重讀它的思考。
后來,我問自己,為什么會感到失望,作者“以都市氣息濃郁又不失細(xì)膩的文體,沉靜又帶點幽默的筆調(diào),暗含一抹生活苦澀的文風(fēng)”將整個故事展開,你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對現(xiàn)實無奈的中年男子,他沒有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故事里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也不是深藏潛力的少女,你能夠從他身上看到的是獨自堅持多年夢想,卻仍然望不見未來的灰暗。
這樣的描述,難道不會讓讀者感到失望嗎?
可是,當(dāng)你逐漸進(jìn)入角色,把自己看成那個男人時,你又是否可以依然堅持得下去呢?
后來,再次翻閱,我開始驚覺,這是否是作者表面在寫一個作家的生活,其實是在寫自己的生活呢?
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耕田與其他作家見面時的場景,有嘲笑自個的,有互相鼓勵的,又用文章里的人物述說著每個作家的真實際遇——“作家能做的,不就是寫的時候全力以赴么?寫完之后就只能等了。”這是作者在通過小說中的人物告訴讀者們作家世界的殘酷和無常。
之后,書里用更多的內(nèi)容描述耕田與兒子小池的日常生活,這對父子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你可以看到的是一種溫情在書中充溢,它是很平凡的存在,卻是書中耕田一直能夠堅持寫作至今的背后力量。這不是在告訴我們,家人的支持比獨自一人堅守更能使人充滿力量。
通篇看下去,你所看到的全是用大量篇幅去描述一個作家平凡不能再平凡的生活,會因為得到某個女人的暗示而高興,會因為出版的書的數(shù)量被減少卻只能忍氣吞聲,會因為看到別的作家寫得好文而羨慕,同時也會在擔(dān)心著房租和生活而暗自懊惱。
作者用了這樣一種平鋪直敘的方式將一個被冠以作家的名稱的男人的生活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你是否會驚訝?作家這個職位遠(yuǎn)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自由,那么精彩,他們跟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一樣,在寫作時注以全心,也會因為沒有靈感而備受煎熬,也會因為無人欣賞,踽踽獨行,甚至在無論經(jīng)歷了多少辛酸艱苦后,卻只能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加注在文中。
他們是作家,他們不能在描述悲傷時太過直白,卻又必須把屬于自己的東西一點一點拿出來寫,像文中描述的一段話:耕平真想長長嘆口氣。他想起了幸福的王子的故事,王子把嵌在身上的寶石送誒他人,自己卻漸漸變得寒酸起來。這或許就是作家的生存方式,作品日益豐滿,而作家卻日漸瘦弱。
看見了嗎?這是一部作家描述成為作家后的故事。他用文中的耕田代替他自己,用那些深藏多年的未曾講出的真心話一字一句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把對夢想的堅持與生活的無奈貫穿了整個故事中,即使如預(yù)料般耕田最后得到了大獎,但讀者們,你們不要忽視了在此之前,社會對于那些還在默默無聞耕織的人們的淡漠,以及這份堅持背后的不易。
后來,再想到那份失望,頓覺可笑。
03
看到這樣一段話:沒有對這些事物的愛,他所構(gòu)建的這個世界就沒有了生機勃勃的氣息和深沉濃郁的情感。
書越往后看,你會越深陷其中,作者把真實生活中的瑣碎碾壓成粉末一點一點灌注到文字間,他讓你開始拎清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認(rèn)知,如同他書中所描述的那樣,變化莫測是生活的常態(tài),上一刻喜,下一刻也許就是悲,你沒辦法想著如何應(yīng)對,最好的的方式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說來,看完《孤獨小說家》會有一種極其矛盾的心情。
當(dāng)你看到耕平舉辦第一次簽售會時,他看到那些從遠(yuǎn)方趕來的可親可愛,不同年齡,不同性格,卻懷著同樣對他作品的喜愛和崇拜的心情的讀者來到這里,這對于作家來講是多么欣喜和感動的事。這一幕讓我想起去參加自己喜愛的作家簽售會的心情,你會希望她越來越好,越來越讓眾人所知。
而在書中當(dāng)你看到他終于獲得直本獎后,雖然在預(yù)料之中,卻有那么一刻希望作者將他對生活的失望延長一點,再去描述他反抗命運的激勵過程,哦,不好意思,原諒我個人的怪癖思維。
回到書中,故事的最后表達(dá)了作者真正的想法,“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時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時候,在厭惡一切的時候,無意中拿起一本書,它能推你一把,讓你邁出新的一步,讓你產(chǎn)生重新面對社會的勇氣,連一本滑稽可笑的書里,也有拯救生命的的力量。”
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寫下這本書的初衷吧,不僅描繪了一個作家對于寫作夢想的堅持,也是表達(dá)了希望寄予書籍的力量給予他人度過難關(guān)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