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何用簡單的言語概括7月2日這個下午的時光,我想應該是“一部片名,一種現象,一群伙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部片名
? ? ? ? 在電影結束后的問答環節,有一位觀眾問了導演為什么把這部電影的名字起名為《內心引力》,導演的意思大概是,正是因為引力,把我們牢牢地吸附在這個星球上,使得我們更踏實。這個解釋完美地回答了我剛看到這部片片名時,內心的問題——“為什么是引力而不是動力?”,我想“動力”更多的是外界的力量促使你去做事情,而“引力”指是自然而來地去做,是一種慣性。所以,你應該聽從你的心聲去做事情,有時候我們太過于焦慮正是因為社會的雜音困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種現象
? ? ? ? 整部電影圍繞的是時下熱門的創業現象展開敘述,講述的7名創業者的故事,他們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經歷許多挫折,他們原先有非常穩定的生活,但是他們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已經在自己的創業路上小有成就。而這個社會上,更多的是那些在浪潮中還沒有成長起來,就已經被浪潮淹沒的人。所以,面對這種創業潮,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觀點,我很認同知乎上一個網友的答案“創業不是過家家,一時起意的熱血激情到最后都是灰頭土臉的粉身碎骨。”創業這個詞拆開就是“創:不盲目跟風、不投機取巧、有新路子,有新想法。”和“業:不好逸惡勞,不心存僥幸,勤勞肯干,腳踏實地經營一份事業”。如果你有好點子,有好想法,你做好了承擔風險的準備,能夠勇敢面對接下去可能的失敗,并且你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你的內心足夠強大并且愿意去付出,那么“去吧,騷年!”如果你是因為工作不順心,領導太難纏,周圍同事都是一群屌絲或是覺得體制內的工作都是扯淡而想要創業逃避,那我還是覺得你有必要冷靜一下,修正一下三觀。在創業這條道路上,我很認同《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談些什么?》這本書的一句話,大意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出新意就是創業”。所以,每一個選擇都有風險,每一條路都有好的和壞的風景,沒有誰能夠輕易成功,也不要去否定別人的勇氣。
? ? ? ? ? ? ? ? ? ? ? ? ? ? ? 一群伙伴
? ? ? ? 三天能夠做什么?如果我說三天能夠完成一場電影的聯系到放映,你會信嗎?說真的,我也不信,對我這種辦過大型年會的人來說,三天就是不眠不休,我估計也是只能完成的前期工作,但是在這短短的三天時間內,我卻看到三個發起人經歷著從片子上映遇刁難到順利的開演,從什么都沒有的狀態到慢慢有了推文有了鏈接有了支付渠道有了一群志愿者,從600張票在售到余票緊張,我想說這是奇跡,但是同時,我也覺得這些發生在一個這么有沖勁的團體上,不是奇跡,而是定理。在行動派的社群圈子中,我相信每個人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在這樣一群人中,每一個人都是很容易被點燃的,他們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就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內心,成全自己的努力,這就是他們的內心引力,他們的付出正是對這場電影的內涵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