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多云
最近,大眼仔在老婆的言傳身教下,在給予提示的情況下,已經能背《詠鵝》《憫農》《靜夜思》三首唐詩了。
確實令我有點驚奇,才29個月的寶寶,話還說不利索,居然能記住詩歌。我時不時逗他,念道:“鋤禾。”小胖子接道:“日當午。”發音雖說不太標準,但還是能很清晰地分辨出來的。我說前面兩個字,他就接下面三個字。當念到“粒粒”時,小胖子則先重復“粒粒”二字,緊接著說出“皆辛苦”,一次性念出整句詩,然后就是鼓掌對自己表示鼓勵。
下午開車去健身房,家里沒人帶,就把大眼仔一塊帶上。在車上,我們也在玩詩詞接龍的游戲,老婆忽然想道,大眼仔每次都只記后面三個字,干脆以后就教他《三字經》吧。
我想,古人為何不寫四字經,五字經,而寫三字經,把它作為兒童啟蒙之教材,是有他生理學的道理的。
老婆說教就教,給大眼仔念道:“人之初,性本善。”大眼仔聽了一兩遍,除了在“善”字發音上有點困難外,很快就說會了。
我則在一旁插了一句:“性相近,習相遠。”我念的時候,大眼仔還在學前面一句,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注意聽。
我隨后又在糾正他“善”字的發音,就用“老單”來觸發他的記憶。大眼仔是會說“老單”的。
為了鞏固教學成果,老婆又重新念了一遍“人之初,性本善”,緊接著令我們驚喜的地方來了,大眼仔居然接道:“性相近,習相遠”。
我和老婆聽了都是一愣,回過味來,一種喜悅油然而生,但是還是不敢相信,心想,是不是剛剛我念了,大眼仔記住了。
于是我們開始了測試,老婆試探地念:“性相近,習相遠。”大眼仔接下來的表現沒有令我們失望,他接著念:“茍不教,性乃遷。”瞬間,有種我兒子是天才的喜悅彌漫全身。原諒我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但確實很開心。因為我不記得,我兩歲半的時候是什么情況,但肯定不會念唐詩,看到兒子比自己聰明,那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慈父心態,讓我笑呵呵從后視鏡看了一眼大眼仔。
接下來,在媽媽念完“教之道”,小胖子又一次完美地接上去說:“貴以專。”
老婆也很驚喜,說以前用手機給大眼仔放金銘版的《三字經》,從來沒想過大眼仔能記住,只知道他對金銘還是小姑娘的照片特別喜歡。沒想到,這個小胖子在毫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居然能記住,說明大眼仔還是聰明的。
緊接著,我又有一種奢望,小家伙兒有沒有可能記得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呢,這首詩,在他一歲半前,我少說也給他念了不少兩百遍。我嘗試地念:“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不過,小家伙兒沒理我這個茬,自顧自地玩。
我瞬間感覺一頭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