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之青島CITY WALK記


五月下旬我從自己生活的這座空調外機已開始轟鳴的城市逃離,迫不及待撲向青島那清涼的懷抱。雖然天氣預報向我撒了個彌天大謊,但對我的需求而言,青島的天氣并未負我。去之前,盡管顯示那一周的天氣全是艷陽高照,但到達之后,除第一天天氣是多云之外,其余時間天天發布海上大霧橙色預警,高樓的上半部分在霧氣籠罩之中,若隱若現。天空中偶爾還會飄起蒙蒙細雨,體感溫度僅有十幾度的感覺。好象退回鍵按得有些過猛,一不小心,竟然穿越回了乍暖還寒的初春時節。與我生活的城市相比,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這樣的天氣,適合在城市里漫無邊際,漫無目的地游蕩。我將此行的五天時間全部奉獻給了八大關景區及其周邊區域。

入住的酒店與五四廣場相距不遠,靠近地鐵站口,交通極為便利。我每天如同上班打卡一樣,往返于酒店和中山公園及太平角公園之間,穿梭于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和游客間,儼然已融入了這個城市的便利交通之中。

在連續四五天的打卡之后,終于在中山公園的太平山綠道上,在八大關景區的每一條街巷,在最美海岬太平角,從太平角一路到六路,從湛山一路到五路,都留下了我行走的足跡。

一個人的旅行看似孑然一身,形單影只,內心卻是如百花齊放地?爛明麗。完全按照自己的步調,隨心所欲地閑逛與停留。與古樹默然對視,與花兒低聲私語,聽鳥兒在林間奏鳴,在草坪上閑庭信步。可以在自己心儀的小院里,一杯咖啡、一份甜點和一本書的陪伴使可消磨掉一個上午,享用一頓精致美味的午餐后,再度過一個慵懶的午后。

青島八大關景區將位于其西北方向的中山公園及東南方向的太平角公園一帶區或的綠色長?貫穿起來。綠意在這片土地上肆意流淌,蔓延,猶如一條橫亙在海岸線上綿延數公里的綠色絲帶。當碧海與濃綠相遇,歷史的煙塵在這里凝結,多元文化在這里匯集,身體的清涼舒適與精神的飽滿豐盈碰撞,產生了驚人的美感體驗。在城市之中,擁有這樣一片濃郁的綠意是多么地稀缺可貴。它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城市生活的理想范式,足以為城市正名,使其不再僅僅是尾氣、噪音、喧鬧和擁擠的綜合體。

八大關景區建于各個時期風格各異的建筑,因被完整保留,為其贏得了”萬國建筑博覽會“,“中國最美城區”等美譽。而我所生活的城市20世紀初由德國著名建筑師赫爾曼·費舍爾設計建造的老火車站。盡管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車站;盡管清華、同濟等大學的教科書,將其作為經典建筑進行研究;盡管它受到世界建筑師和百姓們的廣泛贊譽,是遠東地區最為著名的火車站;仍未能改變在這個城市矗立近百年后,被無情拆除的命運。當然,做出此決策的主政者也因此以反面教材的形式被頻頻提及,而被銘記。如今,我們只能在圖片上去尋找它曾經存在過的美麗痕跡了。不幸的是,在這片廣褒的土地上,卻極為盛產類似的反面教材。每當各種莫名其妙的風刮過之后,總會有些值得留存的美好事物消失。等回過神來,就只能以照葫蘆畫瓢制造出的假古董妄圖代替那再也無法復原的真古董。

近些年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許多城市的規模極速擴張。似乎城市里總在不停地修啊建啊,夾雜在鋼筋水泥森林里的那一抹細微的綠意相對而言,實在微不足道。若不幸與城市新規劃相沖突,便會毫不留情地被挪移。待施工完成后,再重新種上更小的苗木。以至于城市里的很多樹很難有將根深扎入地下的機會,它們的孱弱自然無力為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帶來庇護。

人類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狂妄中迷失了自我。城市里的樓房蓋得越來越高,離大地和綠意越來越遠。當夏天變得越來越熱,以為發明了空調,肆無忌憚地將個人空間里的熱量轉運到公共空間領域中,便萬事大吉。我們終究要從溫度越來越低的室內,邁入氣溫不斷突破極值的室外,于是又催生出空調病這種新生事物。

當來到青島的八大關,很難不對這里的樹木艷羨不已。在四季流轉,光陰彌漫之間,它們的年輪一圈圈地增加,根須深深地扎入這片土地。綠意在悄然中向空中伸展蔓延,灼熱的陽光也會變得勢弱,敗下陣來。于是炎熱在此止步,清涼滋長,蔚藉著每一個在此停留的人的身心。

樹木是時間的藝術。光陰之門在一次次開關閉合之中,使雪松挺拔如塔,巨冠如蓋,氣勢磅礴;植于道路兩側的法桐和楓樹枝葉在空中交疊,遮天蔽日;水杉林玉樹臨風,高聳入云。臨淮關路兩側的龍柏夾道,如列隊等待檢閱的儀仗隊。八大關景區及周邊的樹木花草,肆意生長,盡情綻放,使這片土地成為了百草園,千木匯,萬花筒,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城市森林公園,構建出良好的城市生態。

我在紫荊關路的雪松下留連,在山海關路的高大的法桐下悠然顧盼,在嘉峪關的楓樹旁慢慢踱步,在每一個心儀的院落前觀望窺探,在百年櫸樹下靜坐,與它默然相對,在高大挺拔的水杉樹下抬頭仰望。隔著漫漫時光,感知它們笑看歷史煙云,靜觀百年巨變。歐洲的颶風曾在此猛烈地吹過,東瀛掀起的滔天濁浪意欲將其無情地吞噬,內戰的陰云曾在上空深深地籠罩,盡管以不同的形式留下各自存在的痕跡,但最終都成為如煙往事。唯有五四方場上矗立的“五月的風”雕塑所象征著五四運動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力量卻生生不息。

八大關的各個院落,最重要的特點是在自然面前保持著極為謙卑的姿態。它們在林木掩映之下,在鮮花環繞之中,聆聽著百鳥奏鳴。那些被精心呵護,枝繁葉茂的花木又為房屋增色添彩,遮風擋雨,與每個院落形成相融共生的關系。

我在每一條街巷來來回回的往返穿行中,在一座座吸引驚艷過我的院落前的駐足逗留中,終于恍然,在這片土地上肆意生長的花木才是此處的的主角,那些令人駐足細細品味的院落,因為有了令人過目難忘的花木的存在才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氣質,成為有靈魂的院落。

那些植在院落里的花木帶給我的感覺,似乎代表了院落主人的氣質。有的院子里一棵高大的雪松,長長地伸展開層層疊疊的枝葉,如同將房屋護佑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一棵高大的梧桐正處于盛放期,?爛的梧桐花使整個院落氤氳在其花香之中;或者是房前怒放的白色嗇薇花像瀑布一樣覆蓋了整個花架,而引得游人頻頻向內探視;一株粗大而虬枝蒼勁的樸樹會令一個院落充滿歷史感,而那高大飄逸的楓楊所在的院落的主人不知是不是擁有灑脫不羈的氣質呢?

有一個院落在五月底的時節,迎春花竟然還在開放,讓我懷疑是否有駐春秘方。最令人注目的是大門上方任由攀爬上去的紫藤藤蔓交錯糾纏,開得絢爛多姿的紫藤花垂落下來,像一串串在微風中簌簌飄揚的紫衣舞者,使整個院落如同被紫色夢幻的美夢包圍,織就出一幅關于春天的優美畫卷。使之當之無愧地成為八大關最美門庭。

有一個院落里的地錦就頗為過分了,已全然地反客為主。它緊緊地將一棵粗大的梧桐樹纏繞起來,令人感覺那梧桐有窒息之感,果然大多枝干已經枯萎了,僅余為數不多的稀稀拉拉的花葉。被它包裹纏繞后的梧桐樹像是童話里住著巫婆的森林中的樹木。自然界便是如此,存在著一種可能我們不易察覺的競爭關系。

一個院落的墻角是一蓬盛開的紅色薔薇,而院中央那棵高大刺槐樹下落滿了白色槐花,碧綠的地錦爬滿房屋的外墻。在相同的時空里,不同的生命以各自的姿態共存,或花開燦爛,或生機蓬勃,或黯然凋落,共同構建出一個色彩對比鮮明的微型生態體系。

湛山二路一個院落大門口的鎖已經完全銹蝕了,暗示人去樓空已多年。鐵柵欄內的情景一覽無余。東側墻面栽種的竹子因無人照管早已枯黃。從大門通向房前的一條小路,兩側雜草叢生,一片荒蕪。令人不禁心生遐想,好好的一個院子,荒廢至此,令人惋惜。不知院落的主人遭遇了什么,如今流落何方?

八大關景區是一個寶藏旅游目的地,每個游客可以在此滿足自己獨特的旅行需求。嘉峪關路和紫荊關路夾角處的水杉林,筆直高聳,枝葉如綠色羽毛般輕盈飄逸,層層枝葉宛如一關又一關設置的天然阻擊手,將熱氣遠遠地阻隔,使林內涼意森森。北面是香港西路,車來車往,猶如鬧市中的綠島,帶來的豈止是身體上的清涼,也會是心靈上的慰藉。這兒成為打卡拍照的絕佳之地。我坐在林間享受那份難得的清涼時,竟有幸欣賞了一場精彩的時裝秀。幾位游客似乎有備而來,我身穿春季外套坐在林中尚感不勝寒意,而她們身穿飄逸清涼的夏裙,為了出片效果,真是拼了。但不得不承認,她們雖看上去年齡較長,但個個身材修長,氣質絕佳,且明顯有模特走秀的表演經驗,鏡頭感極好。在林間一片木制空地上來來回回走動,顧盼之間,充滿了優雅知性之美。

因面臨大海這一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使得山海關路毫無爭議地成為八大關景區配置最高的一條路。這條路的兩端分別鑲篏著八大關兩棟最負盛名的明星建筑,花石樓與蝴蝶樓。它們各自以獨特的建筑設計與傳奇經歷而聞名于世,但畫家們似乎對蝴蝶樓青眼有加。我參觀完蝴蝶樓出來后,才注意到路對面有超過十位畫家正在現場作畫。當看到他們用藝術家的眼光,將蝴蝶樓通過藝術手段加工渲染定格在畫布之上后,我才發現在高大的法桐掩映之下的紅色小樓本身就是一幅色彩對比鮮明的油畫。若是再配以藍天白云為背景,不知又會是一幅怎樣絢麗無比的畫面呢?

五月末的青島正值刺槐和嗇薇花期,那就不得不提道路兩側遍植高大刺槐的太平角三路了,那刺槐花介于由盛轉衰之間,樹下鋪滿的白色花朵和樹上盛況平分秋分,再與路側院落的外墻上薔薇的怒放完美遇合。于是從高到低,宛如海陸空三方配合,將槐花淡淡的甜香與薔薇花微微的馨香調合,將整個太平角三路打造成為天然的香熏SPA空間。無論多名貴的香水在此都要花顏失色,無用武之地了。果真是有看花辨時,聞香識路之感。

有個院落的薔薇花開得實在是太熱烈了,除了奪人眼目的美麗之外,其繁密度還足以阻止游人好奇窺探的目光。在繁花之上,露出的一半房屋線條優美,下半部分因被花兒遮掩,更加引起游人的好奇。于是拿著專業攝影設備的游客在院外左顧右盼,因無法窺其全貌而焦急萬分,在院外徘徊許久。幸虧身處和平時期,否則這鬼鬼崇崇的可疑行為極有可能被視為危險分子。

這樣的八大關,自然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坐在公共綠地的長椅上聽百鳥奏鳴是一種很愜意的享受。或是看鳥兒在林間飛行,喜鵲或麻雀三三兩兩在草坪上蹦蹦跳跳,或散步,或覓食。突然一只喜鵲叼著什么飛回了樹上,大概是找到心儀的材料去裝飾自己的愛巢了吧?也會饒有興趣地看幾只小麻雀爭奪一塊白色的食物,它們似乎在接力似的,一會兒被這只啄走了,轉眼間又傳遞給另一只。突然從別處飛來一只麻雀想要分得一杯羹,它們則齊心協力把這外來者驅逐。看來麻雀雖小,但領地意識還是蠻強的。

這里的鳥兒生活在游人如織的景區,見慣了大世面,果然不同凡響。有幾次我坐在露天餐桌上用餐,因為一旁的食物包裝袋未來得及清理,會時不時吸引麻雀和喜鵲過來碰碰運氣,它們旁若無人地查看是否還留有可供它們充饑的食物。但當我邀它們同桌共進午餐時,它們還是不屑地飛走了。

太平角公園的石刻文字關于八大關景區有如下的描述:

建筑與環境融合無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東方與西方貫通一體,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也許這就是一個啟示的全景。每一所屋宇都是見證者,已逝歲月的音符在凝固,光陰之門敞開與閉合之間,所有記憶和遺忘都在相互隱現,在不斷提醒我們有所思索,有所發現,以宏闊而精微的目力洞悉建筑本身的精神底蘊,開啟建筑內外的恢宏視野,在多元文化對話中實現一種有效的“文化自覺”,這是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精神家園的應有之意

深以為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21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5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4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3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81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22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31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9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3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74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9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04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89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9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24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2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54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