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似乎無人能完整地解釋這一命題。
既然人生必有一死,有何意義呢?我從小到大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貌似每個形成思考能力的人都會對自己發出這人生三問: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將要到哪里去?
其實完全有理由再加上一個問題——人為什么活著。
小一點的時候,我的想法是——人生活得就是一場經歷,無論幸福或是痛苦,經歷過才是懂得,才是擁有。
然而,面對生死與痛苦,人生總要有那個迷惑,既然人生如此多磨難和痛苦,人為什么還要活著;大部分時候,人們會說:畢竟人生還有幸福和快樂啊,所以人選擇活著。
其實這只是一種人主觀的理解,生命的存在與否,其實本不會由人來決定;生死乃天命,至于這天命如何理解,當然就不是簡單的話語所能說明的了。
天命可以是時間的規律,也可以是宇宙的規律,可以是人們無法解釋的各種注定。
如果我們把把一個人構成的成分用現代科學來分析到分子或原子的底部,每個人都看不出有任何區別,當生命終結后,在自然條件下分解也好,還是火化也好,其構成生命的元素依舊會進入自然循環,那么是為植物、動物或礦物質所吸收轉化,是看不到的,但這一定是事實。其實人和植物、動物之間的存在相對自然來講,并無分別。這一輩子你是人,下輩子你是一棵草,很快你就變成了牛羊的美餐,接著轉化為動物,在循環到人體構成生命,當然這不是全部的你的輪回和全部的你的循環,因為隨著你生命或肉體的分解,今世的你已經不具備今世的你所理解的存在。
但人們所能看到的生命發生、發展、消亡分解的路徑就是這樣的。除了那些干尸、木乃伊,大部分的生命就是這樣循環的。人類發現的規律就是,自然乃至宇宙都按著自己的規律在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如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樣,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草木一秋,榮枯俱歷,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沒有那么多的知識的、樸實的人會說:人這一輩子,活什么呢?活的是人。一輩傳一輩。
樸實的話語中,是樸實的哲理,我們其實無從否認,人生所謂的真諦其實并不存在,所有的人都會認為,我們通過努力奮斗,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實現自我。但等到問鼎人生時,有幾人敢于承認。那個“成功”的人,就是他所希望的自己——如果真正地從心靈審視自己的時候,我們不過是在一定的道德及法律教化下,順應著時代中的規律,求得了生存而已。
這種觀念常常會被認為是消極或被冠以宿命論的殊榮,但生命是神奇而珍貴的、所以每個人應當在生命尚在的時代,去經歷更多、理解更多、才能悟出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本質在與存在和傳承,因為你無法知道自己為什么會來到世間,也無法斷定自己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就算你有一千種設想,也只能在臨終一刻才能感悟到人生究竟是怎么一會事和自己將要走向哪里。
如果你認為這句話有道理的話,那說明死亡和出生一樣偉大,人的一生至少有兩件事值得慶幸,出生時我們學會了無所畏懼,死亡時我們懂得了敬畏生命。
人類學會了用時間來計算生命,其實也許這種衡量本身就不完善,因為很快我們就發現自己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時間。但我們也和古人一樣思考,為什么所有的河流最終東流如海,因為世間萬物本同質,都是能量的循環和流動,也許,那個土耳其人的話更讓人富于想象:“Time is a river.”,但我們的古人也許更明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相反,每日穿梭于人流和車流中茫然若是的我們早已忘記了從自然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我們正在被自己發現的偉大規律塑成了國家機器的零件,并被注定了使用壽命,或是在我們自己用科技轉換的虛擬幸福中一步一步走向虛無和孤獨。
人生的意義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去經歷,去感知,去與我們所存在的世界融合,而不用把自己固定在機器上或陷入虛無里,但也許這注定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