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學的7頁長文看過,深感惋惜!從文章中不難推斷他是典型的容易自卑、想不開、情緒化的兩種性格類型之一,人群占比10%左右,天生情緒敏感度高、情感需求高,需要更多的鼓勵和關注。
那些責怪他玻璃心、脆弱、不負責任的人,請不要以己度人、妄加評判。很多時候你自以為的“堅強”,其實只是麻木、遲鈍;你不屑的“脆弱”,其實是難得的敏銳、高感受力。
如果讀研前就明白這一點,知道自己一旦“分心”就極大可能導致畢不了業的嚴重后果,相信最開始導師安排陳同學到企業干活時,他一定會想辦法拒絕,而不是盲目地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兩頭兼顧。
當然,身為導師壓榨學生干私活,這種做法我是極端不贊成的。但是,讀研期間可能分心的事情很多,社團、實習、談戀愛、找工作、玩某一項業余愛好……對于陳同學來說,這其中哪一項稍微投入過多,都可能導致他難以完成學業——事實上,在讀研后期,他正是因為花了太多時間找工作,才導致論文遲遲做不出來,陷入絕望。
學校是教育人的,工廠是造機器的,彼此有著天壤之別。但是,實際上現在很多學校,已經淪為“像組裝機器一樣組裝人”的生產流水線。
這個問題被稱作 “喬布斯之問”,一針見血地直指教育的保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