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年歲的增長,見識的增多,美劇的“洗禮”,我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能接受,接受那些看起來和我想象不太一樣的人和事。除了這些原因,我覺得還少不了《奇葩說》給我的“教誨”。
? ? 《奇葩說》的高點擊率播放量說明了它的受歡迎程度。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原因可能是里面層出不窮的金句段子,是平常電視里“不能明說”的句子或吐槽,是燒腦或新奇的辯題,是蔡康永高曉松走心的論點,是馬東獨樹一幟的植入廣告。從第一季我就開始一集不差的追了下來,有些問題我甚至會和朋友繼續討論,可見節目的內涵所在。
? ? 《奇葩說》里都是奇葩,選手迥異,有同志,有少奶奶男生,有大齡未婚女性,有……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少數群體,是容易遭受非議的人,借助這樣的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為群體發聲,讓更多人接納。
? ? 不僅選手奇葩,有些題目讓我看到也真是驚訝道下巴脫臼,想著我認為理所應當的答案竟然還有人站在對立面說的頭頭是道,比如為了成功潛規則該不該用?愛上好朋友的戀人要不要追?是否接受開放式婚姻?還有題目是我從來沒覺得它還可以被討論的,比如領導傻X要不要告訴他?
? ? 有的題目關注當下社會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有的則涉及到道德層面。當然在平時我們可以用道德來評判一句話一個選擇,但是在辯論時,強用道德來壓制仿佛不是什么高明的方法。這么多奇葩的題目,足以讓我見識到了大腦的五彩紛呈。
? ? 我們有時候太習慣于身邊的一些事,很容易對一些觀點、事件形成理所當然的態度,當理所當然占據人的腦子時,我們可能會越來越不會感謝他人,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甚至逐漸舍棄了思考這個人類獨一無二的天賦,這個無論阿法狗還是貝塔貓都無法擁有的神奇技能。從這里來看,《奇葩說》教會了我們要勤思考,哪怕是那些所有人都認為是對的事情。
? ? 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看到更多跟自己不同的人,表達著也許與自己截然相反的觀點。對于許多事實,我們會習慣認為非黑即白、非對即錯,而信息技術對普通大眾的賦權,讓我們了解到其實還有灰色、紅色、綠色,還有似對似錯可以對也可以錯。
? ? 這時候沖突和矛盾就更多了,因為更多與我們“對立”的人出現了,這時候如果沒有個好心態,恐怕不是折磨自己,就是向別人發泄怒氣吧。鍵盤俠們似乎就有這么點兒感覺,翻看一些對原有社會觀念進行挑戰的微博的評論,會看到很多抨擊的話語,甚至是用最污穢難聽的詞語來表態。當然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力,但如果每個人都這么進擊地表達,只允許你跟我一樣絕不忍耐你跟我唱反調,也許就沒人敢張嘴說了,尤其是那些觀點比較小眾的人。
? ? 對于《奇葩說》中有的選手的有些觀點我實在不敢茍同,ta怎么能這么認為呢?!但慢慢地,我會開始慢慢嘗試著理解對方的觀點,嘗試著對方是站在怎樣一個立場去進行評說的。甚至有可能覺得對方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樣,心里的那種別扭勁兒、憤憤不平的勁兒慢慢淡下去了。
? ? 包容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難在有的人可能不愿改變,思想還有些保守;簡單在只要秉承著一個觀念就好:別人選擇什么是別人的自由,我沒有資格干涉并且批評。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不是白說的啊!
? ?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等因素決定了他的思想、三觀,我們沒有資格在尚未了解的前提下就對對方評頭論足,那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因為輪回有報,也會有人揣著最惡的心思來揣測你、評判你。你不喜歡這種滋味,那又為何要強加給別人呢?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倘若一切都一樣設定,那整個社會還有什么意義?
? ?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包容,也許所有人都只能逮著那點兒芝麻小事爭是非論長短,那這個社會要靠什么來前進呢?不如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與其有時間肆意評判別人的選擇,不如多讀書多看報!(認真臉)
? ? 有不同才五彩有趣,有包容才和諧有愛。
PS:并不是不支持討論哦,強烈支持心平氣和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