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之所以上私立,是因為孩子還不滿三歲,然而今天我才發現,有些滿三歲的孩子之所以上這個幼兒園,竟然是因為國籍是美籍,雖然從孩子到家長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我小憤青的以為,中國有這么壯美秀麗的河山,有這么悠久燦爛的歷史,還有這么多忠肝義膽豪云壯志的英雄偉人,為什么有那么多中國人要放棄自己的國籍,而改成別國的國籍呢?如果是成人之后的選擇,我還可以理解,因為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可是為什么從各路明星到平民都要自己孩子從生下來就要有個美國國籍呢。如果,孩子從小就在美國教養也還多少能夠理解,拿著美國的國籍,卻在中國上學,中不中洋不洋,哪個社會都無法完全融入,對哪個國家都缺乏歸屬感和自豪感,孩子長大后的這種迷茫,你們想過嗎?
我覺得,一個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教育,而最好的教育,首先就是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認可,沒有這一點,孩子的自尊心,自豪感以及社會責任感將從何而來。
我是在國外學的社會學,現在國外很多人,包括學術界,認為愛國主義是狹隘的,落伍的。可是,我偏偏覺得這是他們為了吸引國際人才而刻意宣傳夸大的東西,和真正的社會現實是不相符的。任何時候,一個忠于自己國家的人,一個有著明確的國家歸屬感和高尚情操的人,在社會中得到的信任和認同感都要強于自認為跨越了民族和國家界限的人。世界大同是歷史必然,然而與之同時進行的,確是看似矛盾實則內涵相同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新發展。
世界允許更多的角度,因此有各種各樣的世界觀繽紛呈現,也正因為此,角度,換言之,立場才更加成為一個人話語權的前提。國籍,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個國際通用的首要立場。你持什么樣的觀點,你發出怎樣的聲音,你會做出怎樣的行為,周圍的人都會先從你的民族和國籍上尋找解讀的方式和答案。
當然,我覺得,我們應該用更加平和的眼光去看待這一現象,而且甚至平和到不覺得是什么所謂的“現象”。但是,在一個有著長年留學經歷的我看來,國籍就像一個人的姓氏一樣,用一句響亮的話來說就是,“站不更名坐不改姓”,這是一個人的氣節。無論國家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是強大還是柔弱,你是這個國家生這個國家養,那你就是這個國家的人。你說你是父母養的,但是,如果沒有你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你頭頂的這片藍天,你父母再有錢再有本事能養育得了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