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思考力– 李忠秋?? 精讀
?????????????????????? --------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達有力
目錄
No. 3結構思考力“先總后分”的立體化思考方式(內容)... 5
Day 2 明確理念打基礎 ------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 9
Day 1 何為結構思考力?
No. 1 本書導讀
本書帶領我們,從結構的視角去審視和思考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結構可以說是萬物之本。小到顆粒塵埃,大到宇宙星系,都是通過特定的結構來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在物質世界,人們通過結構來認識物質;在思維世界,人們通過結構來認識事物、認識其中的規律和美。而我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曾在不知不覺中被各路聲音裹挾著隨大流的經歷,無法建立有效的思維路徑。
真正的思考力,是有規律,有方法可循的,也是我們前進路上必修的核心技能。
我們會分7天來學習這門獨到的“結構思考力課程”,通過每天的一點點練習與進階,慢慢達到清晰思考、表達有力的境界,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No. 2結構思考力的作用(意義)
今日導讀
今天我們將從意義、內容、方法三個層面來簡單闡述結構思考力的重要性,讓大家在完整了解的同時,意識到思考力是可以通過不斷地鍛煉得到提升的。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個人層面上,結構思考力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結構思考力是萬能培訓嗎?為什么在新員工培訓、中高層領導力培訓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實結構思考力并非萬能,是因為它是組織中所有人必備的技能。
下面,我攫取了生活中的5個片段,大家來先自我診斷一下,在平常的思考(解決問題、決策)和表達(寫作、口頭表達、溝通、輔導)中,是否曾受思考力不足帶來的困擾?
[if !supportLists]1. [endif]解決問題:是否有時難以把握問題關鍵,經常遺漏關鍵要素?
[if !supportLists]2. [endif]決策:是否有時瞻前顧后,難以割舍,猶豫不決?
[if !supportLists]3. [endif]寫作:是否有時找不到重點,大量文字和數字堆砌,導致結構混亂?
[if !supportLists]4. [endif]表達&溝通:是否有時很難把想要表達的思想在很短時間內表達清楚?
[if !supportLists]5. [endif]輔導:是否有時目標不明確,隨意闡述,被輔導者產生難以理解的感受?
以上5個小問題,如果你的回答中有肯定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將會隨著本書的拆解,慢慢領悟到思考問題的基本思路。
其實,結構思考力是開展所有工作的基礎。就好比排球訓練中,每個位置的運動員都要先進行500次墊球的基礎練習,職場人士的基本功就是思考與表達。無論你做什么工作,都要把事情想清楚、說明白、令人信服,當然這個“說”既包含口頭表達也包含文字表達。通過系統的訓練,我們可以做到讓“隱形思維顯性化”,更好地指導自己清晰地思考與表達。
而且很多專業崗位,對結構思考力有更高的要求。拿咨詢顧問來說,能否基于客戶的需求提供對客戶有價值的項目方案,并說服客戶接受自己的方案、產品以及服務,成為項目能否繼續進行的關鍵要素之一。而結構思考力,能幫助顧問準確地分析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并有效地進行演示,可以說是專業人士所必備的重要能力。
再者,結構思考力也是所有管理者必備的管理技能。高效的管理者應該具備三大技能:技術性技能、人際性技能、概念性技能,這三種技能分別對應的角色是執行者、管理者和決策者。概念性技能是指對復雜情況進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管理者級別越高,需要的概念性技能越強!結構思考力就是概念性技能中最關鍵的技能,只有從多個完全角度進行思考,才能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
二、從組織層面上,結構思考力可以提升整個組織的工作效率
除了提升員工的能力以外,結構思考力更大的價值在于對組織總體效率的提高。當所有員工都具備這方面的內容和培訓后,企業可以明確內部的共同思維和語言標準,自然統一了思考和表達的標準。
中國傳統的思考與表達,更傾向于先將所有細節及邏輯敘述完畢,最后總結出中心思想,而這種方法其實不利于職業世界的理解和溝通。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先總后分”的思考與表達方式,強調先框架后細節,先總結后具體,先結論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所以中國企業更需要推廣結構思考力,以提升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效果。
No. 3結構思考力“先總后分”的立體化思考方式(內容)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從一個小問題說開去
我們一起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能夠將200ml的水裝進100ml的杯子里?”
通常我收到的回答都是七嘴八舌地,有人說喝一半再倒,有人說換個杯子等等。而每次都會從遠處隱約傳來一個答案“把水凍成冰”。各位你想到了嗎?
沒錯,這個是標準答案之一,但我們的重點不僅要找到答案,還要找到分析問題的思維過程。稍微總結一下水之所以會流出來無外乎有三類原因:第一類原因是杯子本身,比如太小或沒有張力;第二類原因是外部環境,比如有地球引力;第三類原因是水本身,比如他是液體會流動(如下圖所示)。
[if !vml]
[endif]
杯子、外部環境、水這三個維度,就可以理解為分析這個問題的一個結構,不但把問題想全了,而且還分得很清。如果你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會發現很容易找到多種答案。
比如,針對杯子方面的解決方案:換個大杯子或是有張力的杯子,但前提是我不讓換。那就從外部環境角度分析,可以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上去,有可能解決吧?最后角度是水本身,把它從液體變為固體凍成冰就可以解決了。
以上,就是一個簡單運用結構思考力分析問題的過程。看問題先拆分為幾個方面,強調“先總后分”,否則就像古詩中提到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if !supportLists]二、???[endif]金字塔結構
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源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即縱向結構上,每一組的觀點都必須是其下一個層次觀點的概括;橫向結構上,每組各個觀點互不重疊且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就構成了一個嚴謹的結構。(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對這本書進行延伸閱讀)
[if !vml]
[endif]
有的人思維方式習慣用縱向結構,遇到一個問題可以鉆研得非常深;而有些人習慣橫向思考,面臨問題迅速找到很多解決方案,但哪個方向都不會想的太深入。結構化思維,則是將這兩種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也因此更是一種立體化思維。
“結構化”是由麥肯錫提出來的,但并不是由麥肯錫創造的。中國三千多年前,就有一位智慧的老人家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沒錯,這就是后來創立了道教的老子。
No. 4結構思考力如何用于思考和表達(方法)
結構思考力可以幫助我們構化一個結構,在表達核心觀點的基礎上,有理有據、條理分明地證明這個觀點。
運用結構思考力的過程,分為三大階段五個步驟。
[if !vml]
[endif]
三大階段是:基礎、構思和演示。
五大步驟分別是:明確理念打基礎、基于目標定主題、縱向結構分層次、橫向結構選順序、形象表達做演示。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會圍繞這五個步驟展開,一點點慢慢剖析。
[if !vml]
[endif]今日思考
通過今日閱讀,你了解了什么是結構思考力了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結構思考力優化?想一想最近困擾你的一個問題,嘗試在90秒內清晰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由于思考過程非常復雜且很快完成,如何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呢?明天,我們將進入第一大部分:明確理念打基礎,給大家介紹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學習如何將人隱形的思考過程顯性化。
Day 2 明確理念打基礎 ------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
No. 5引入:日常工作案例
今日導讀
昨天我們了解了結構思考力的作用、思考方式、以及如何用于思考和表達。不論從個人層面還是組織層面上,結構思考力都是我們工作中的基礎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組織的溝通效率。運用“先總后分”的立體化思考方式,我們可以從橫向結構、縱向結構兩個維度上組織觀點,選取邏輯順序進行表達。
由于人的思考過程是復雜且隱形的,難以觀察,更難以學習。很多天生思考力很強的人,也很難表達清楚和傳授他們的方法。
所以今天,我們來先跟大家分享結構思考力都有哪些基本特點,它的理念和標準是什么,從而讓大家做到隱形思維的顯性化。
現在給大家看一個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例子,假如你是董事長,聽聽看這位秘書的匯報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董事長您好!劉經理來電話說系統出現突發狀況,4點鐘他無法參加會議了。小張說他晚一點開會沒關系,明天再開也可以,但最好別11點30分之前開。可是會議室明天已經被別人預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著的。王總的秘書說,王總明天需要很晚才能從外地出差回來。我建議把會議的時間定在星期五的10點比較合適,您看行嗎?”
好,她說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沒錯,一個字“亂”。如果給你3分鐘的時間重新整理,你覺得應該怎樣說呢?
其實,只要注意以下4小點,就能很好地組織這段匯報了。我們來探討一下這段話到底該如何表達。
到底是先說原因還是先說結果?
因為商務溝通中時間比較緊迫,所以一定是先說結果后說原因更有效率。所以,這里應該先說:“董事長,我們可以將今天下午4點的會改在周五上午10點開嗎?”
原因能不能被分類呢?
其實剛描述的這些原因中,可以很直觀地分為人和會議室兩類原因,表達時應該把同類原因放到一起。
這些原因可以被總結概括嗎?
是可以被概括的。比如,人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劉經理、小張和王總等參會人員的時間都不方便或者周五都方便。而且,得出肯定的理由“參會人員周五上午10點都可以參加”更有說服力。
在表述這三個人時有順序嗎?
最直觀還是按照職務順序進行排列,比如王總、劉經理和小張都不能參加會議。
基于這4個共識,我們來看一下優化后的表述:
“我們可以將今天下午4點的會議改在星期五上午10點開嗎?因為王總、劉經理和小張都可以參加,并且本周五會議室還能預定。”
這個例子背后的結構就是金字塔結構:
[if !vml]
[endif]
如果老板只給你5秒鐘,說結論就可以了;如果老板給了30秒,可以說到第二級;如果老板給了1分鐘可以說到第三極;如果老板真的給了15分鐘,就可以把這些內容做出PPT詳細匯報一下了。
我們可以得出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即金字塔原理的四個基本原則:“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
前面兩個特點是縱向結構之間的特點,后面兩個特點則是橫向結構之間的特點。明確這4點,就可以讓我們做好隱形思維顯性化,再復雜的思考過程都變得可識別、可傳承。
No. 6結論先行
注意:一次表達只支持一個思想,并且結論要出現在開頭。
在商務環境下,表達問題時想迅速突出主旨,都需要“先總后分”的方式,先框架后細節,先總結后具體,先結論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這樣,不論你是遇到一個不耐煩的上司,還是要寫8000字的長論文,都能提高表達效率和效果。
我們中國人比較習慣先說原因再說結論,比如一位朋友與你聊天共30分鐘,前28分鐘都在聊家常,最后2分鐘才說,這次來主要是想跟你借點錢。。。。。“結論先行”的表達習慣正好與這種思維方式相反,因此更需要加強訓練。
自上而下的表達方式是首先從結論開始,然后闡述理由,最后再闡述支撐理由的事實和依據,進入細節部分。這樣有一個天然的好處是,可以利用對方的思考和推理來增強你的說服力。先聽到結論,人們會很自然將后續的依據和前面的結論做一個鏈接,也就容易認可你的結論了。
No. 7以上統下
注意:任何一個層次上的思想都必須是其下一層思想的總結概括。
有些人在講完結論后,開始分類舉例,慢慢就跑題到其他內容項下了。然后觀點開始變散,最后連一開始的結論都忘記是什么了。這種“發散型思維”,是我們常見但需要訓練調整的。只有每個分支闡述都嚴格服從于上一層的結論,才能讓我們的邏輯更嚴謹。
工作中我們做PPT時,是鍛煉“以上統下”的好機會。其實,PPT的標題就是一個結論,在結構思考力中也稱為有中心思想的主題句,下面的數據和圖表都是支撐這些結論的依據。
有理由支撐的結論才有說服力。
No. 8歸類分組
大家有沒有發現,結構思考力強的人經常會有類似的表達:關于這個問題我有“3”點看法;今天下午我只要講“3”點,然后分別從3個要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聽眾就很容易理解!
由于大腦比較容易記住的是3個項目,3也是一個特別穩定的結構,3個要點支撐你的一個中心思想,再下分3個小點闡述理由和細節。大家剛開始訓練結構思考力時可以以3為基礎去練習,提高思考效率。
No. 9邏輯遞進
第四個基本特點是邏輯遞進,即每一組中的思想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這種邏輯順序符合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更容易讓對方記憶。時間順序是我們常用的一種表達順序,還有其他一些順序,在后面的章節中再慢慢跟大家詳細介紹。
[if !vml]
[endif]今日思考
今天,我們介紹了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大家能一一復述出來嗎?這些特點都會在表達時助我們一臂之力,那么我們在”聽”的時候,怎樣有效接收對方傳遞的信息呢?
明天,我們將進入第一大部分:明確理念打基礎的后半段內容,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看看如何能清晰地找出對方所傳遞的信息結構,并有效概括出核心內容。
e?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