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理解萬歲!”誰說不是!這世間但凡能有理解還有什么是不能解決和度過的。可是,理解,有那么容易做嗎,又或者說,真的能做到理解嗎?
? ? ?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一個傾聽者和傾訴者之間來回變換的游人。當我們在訴說自己、訴說情緒、訴說事情的時候,往往所站的角度是“我”……,“我覺得……”“我認為……”“我就是……”“我總是……”,而在傾訴的時候也往往把自己的委屈和不解,放到無限大,這個時候也往往期盼傾聽者跟你有一樣的共鳴,確實,如果一個傾聽者不能跟你有共鳴,我想你也不會找到他去傾訴。如果傾聽者不贊同,或者在沒有接納你情緒的基礎上去反駁或者教育開導,好像能聽進去的也了無幾人。
? ? ? 而當我們又變成傾聽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共情,如果沒有共情,就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人家也不會跟你傾訴。你會贊同,你會現在傾訴者的角度上去共鳴共情。
? ? ? ?那么,矛盾點來了。如果你是所傾訴事件中那個對立方的主角,如果你又是傾聽這個事件的傾聽者。你會不會現在兩方不同的角度真正的思量呢?很少。因為所討論批判的就是你,怎么可能去思量什么東西。所以,這個時候,理解,蕩然無存,全都是現在各自角度訴說著各自的委屈和不滿,爭執也就出現了。
? ? ? 所以,我說。理解,一定是要避開自己的深扒!把自己放下,完全放下,就把你當做對方,就把你當成是他,去看待事件,去感受情緒,去深扒對方不滿或者委屈的原因和誘因,理解才會真正發生。如若不是,那都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理解。而只有雙方都能做到避開自己的深扒,才能是互相理解!
? ? ? 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個世界就能更和諧!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