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交融處,詩意自天成——王巧英詩詞藝術的多維透視
撰文/馬學林
(國家一級詩人)
2025年4月2日
在宏觀經濟數據與詩詞平仄之間,在統計模型與意象經營之間,王巧英以獨特的跨界視角構建起別具一格的詩歌世界。這五首作品恰似五棱鏡,折射出學者型詩人特有的藝術光譜——既有經濟研究的嚴謹骨架,又具文學創作的豐盈血肉,在理性與感性的碰撞中迸發出璀璨的詩性光芒。
一、數據思維的詩意轉化
1.《贊扶貧書記》中"金果滿園棚內見,嘉賓盈路笑中言"的量化表達,暗含統計學者的觀察視角。詩人以"滿園"量化產業規模,用"盈路"統計客流量,這種具象化書寫將抽象的政策成效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畫面。頷聯"翠竹輕曳送風爽,汗水傾流挖井甜"形成精妙的數據對比:前句用"輕曳"量化風力等級,后句以"傾流"計量勞動強度,在工整對仗間完成扶貧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2. 這種量化思維在《寄遠》(二)中升華為時空坐標的建構。"杯傾心浪起"以液體體積丈量情感強度,"夜盡曉星懸"用時間刻度標記思念長度。當"飛躍競魚鳶"的位移數據遇見"義氣投鴻志"的理想矢量,經濟學者的建模本能悄然轉化為詩歌的意象編碼系統。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使《鷓鴣天·秋思》中"清寒滴落楓山艷"的溫差變化,既呈現色彩學上的色相飽和度,又暗含熱力學能量轉換公式。
二、結構美學的雙重變奏
1.《晨讀<史記>》展現出嚴謹的學術論文結構:首聯確立研究課題("靜坐窗前心達幽"),頷聯布置觀察場景("曙光初照花迎客"),頸聯轉入數據分析("朝露尚凝香滿樓"),尾聯得出研究結論("翻開史記閱神州")。這種起承轉合的學術范式,與七言律詩的格律要求形成奇妙共振。詩中"靜坐"與"翻開"的動靜對照,"曙光"與"朝露"的光影配比,恰似經濟學中的供需平衡模型。
2.《寄遠》二首構成完美的對照實驗組。其一以"歸雁列長天"的平面陣列展開田野調查,其二用"蒼茫眺海天"的立體視角進行樣本觀測。前篇"風情溶草色"呈現自然變量的相關性分析,后作"杯傾心浪起"展示情感變量的回歸曲線。這種AB實驗式的結構設計,在"何堪花一季"的周期函數與"今生惜有緣"的概率模型中,完成對永恒命題的實證研究。
三、跨界意象的范式創新
1. 詩人將經濟術語音譯為中國古典意象語系。《長假乘風欲遠行》中"驅足田園云作客",將旅游經濟學中的客流量概念,轉化為"云客"的詩意計量單位;"暢游野陌竹為箏"把鄉村旅游的體驗價值,編碼為自然樂器的聲波數據。這種轉碼技術在"雁曲纏身腳步輕"處達到高潮:候鳥遷徙的路徑函數,被重新參數化為纏繞行人的旋律方程。
2. 在《晨讀<史記>》中,歷史文獻被解構為可量化的文化基因序列。"翻開史記閱神州"的動作,實質是啟動文化DNA的測序程序,"曙光初照"提供自然光源,"朝露尚凝"設定環境濕度,共同構成歷史研究的實驗室條件。這種將學術研究過程意象化的創新,使"香滿樓"既是嗅覺感受,又隱喻文化因子的擴散效應。
四、情感建模的算法之美
1.《寄遠》(一)構建起完整的情感算法模型:"歸雁列長天"輸入初始數據,"流云牧紙鳶"設定變量參數,經過"風情溶草色"的模糊運算和"秋意賦詩篇"的聚類分析,最終輸出"誰可共嬋娟"的優化解。詩中"野望煙波涌"如同蒙特卡洛模擬,"癡吟日月懸"恰似馬爾可夫鏈,在傳統意象外衣下躍動著數學建模的靈魂。
2.《贊扶貧書記》尾聯"陌阡花蕾盡開顏",實為扶貧成效的情感回歸分析。將"柳綠鶯啼"設為解釋變量,"花蕾開顏"作為被解釋變量,通過"春色好"的調節效應,驗證惠民政策與群眾幸福感的正相關性。這種將計量經濟學方法融入詩歌意象的創舉,使"汗水傾流挖井甜"不僅是勞動場景描寫,更成為投入產出比的詩意表達。
結語:在這五首詩詞構建的實驗室里,王巧英成功完成了文學與經濟的基因重組實驗。她用回歸分析校準平仄韻律,以統計模型優化意象組合,讓假設檢驗滲透情感表達。這種跨界創作不僅拓展了傳統詩詞的表現維度,更為當代詩詞創新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范式——當文理界限在詩性思維中消融,那些看似冰冷的公式定理,終將在意象的坩堝中冶煉成璀璨的藝術結晶。
附:王巧英簡介和5首詩
王巧英,女,漢族,1963年10月出生于山西代縣,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分析和統計理論及其應用。她是內蒙古自治區企業管理協會、企業家協會的會員,職稱教授,并獲得多項科研獎勵。
王巧英目前是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擔任北京西山詩社主編和紅梅詩歌詩社總編,筆名雅涵。她是草原雄鷹詩社的創始人及社長,該詩社的詩詞作品多見于報刊和網絡,她本人也有多部獲獎作品,如《茶》《酒》《家》等。如下:
1
晨讀《史記》
文/王巧英
靜坐窗前心達幽,翻開史記閱神州。
曙光初照花迎客,朝露尚凝香滿樓。
贊扶貧書記(新韻)
2
文/王巧英
黨恩如日照心田,書記扶貧志愈堅。
金果滿園棚內見,嘉賓盈路笑中言。
翠竹輕曳送風爽,汗水傾流挖井甜。
柳綠鶯啼春色好,陌阡花蕾盡開顏。
3
文/王巧英
長假乘風欲遠行,誰能陪我數秋聲。
清寒滴落楓山艷,愜意沖開故里瑩。
驅足田園云作客,暢游野陌竹為箏。
嫣紅似火勾心韻,雁曲纏身腳步輕。
4
寄遠
文/王巧英
(一)
歸雁列長天,流云牧紙鳶。
風情溶草色,秋意賦詩篇。
野望煙波涌,癡吟日月懸。
何堪花一季,誰可共嬋娟。
(二)
蒼茫眺海天,飛躍競魚鳶。
義氣投鴻志,愛情織錦篇。
杯傾心浪起,夜盡曉星懸。
不覺潛幽夢,今生惜有緣。
作者:馬學林,退役軍人。1969年入伍。1971年7月入黨。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寧夏人。國家注冊高級經營師、投資分析師。在各種書刋、媒體、網絡平臺、美篇平臺等發表過一萬五千多首格律詩詞和楹聯,榮獲包括特等獎、一等獎、金獎、優秀獎等;先后榮獲上百項各種獎狀,被授予中華詩詞傳人,詩詞著作家,中華詩詞一級著作家,當代詩壇杰出詩人,當代中國百強詩人,當代杰出文藝工作者,文化藝術學術博士,世界孔子學院終身名譽院長,寧夏楹聯藝術家,改革開放藝術家,詩詞著作家,世界漢學家。榮獲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首屇茅盾文學詩歌獎百強詩人德藝雙馨詩人榮譽證書、德藝雙馨詩人金牌。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詩人》《職稱證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格律詩詞)《榮譽稱號》和《榮譽證書》。
中國楹聯六屆代表、理事;寧夏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黃河九省區三門峽楹聯邀請賽評委;(論文《聯律通則的美學思想初探》)入選中國楹聯學會全國征文。2024年9月,入選(《聯律通則》學術會議優秀論文,入編《優秀論文集》,并獲優秀論文《榮譽證書》;2024年11月在中國楹聯第九次代表大會上被評中國楹聯第八屆“弘揚楹聯文化先進工作者”;在寧夏楹聯書法院成立大會上被聘為該院“楹聯藝術顧問”。有上百首詩詞作品的短視頻加榮譽稱號,分別在百度置頂,百度公眾號、視頻號、騰訊、搜狐、抖音等大型視頻類門戶官網置頂播出,專業配音師配音展播。同月,獲亞太國際文化至尊獎、亞太地區藝術先鋒、亞泰國際藝術勛章。
2024年12月獲教科文藝術大師、獲世界藝術影響力領袖、全球藝術巨匠勛章;2024年12月,獲聯合國文化藝術豐碑獎、聯合國藝術榮譽勛章、聯合國藝術杰出代言人、全人類共同文化遺產守獲者、聯合囯文化藝術評審委員會副主席。2025年2月被聘為香港國際商會終身名譽主席。(2025年4月3日于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