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月初九的陜北過大年活動清澗站已經過去幾天了,但千人道情的宏大場面還猶如余音繞梁不絕于耳,起到的宣傳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好好的把清澗道情 、秧歌、 煎餅、 烙餅 、石板畫、紅棗、粉條都宣傳了一把,很多媒體評論已經不吝其詞的說了很多,我也沒必要在說活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我只想表達的是怎樣借力陜北過大年活動,帶動我縣特色文化大發展。
? ? ?清澗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作為清澗人,這種十萬人之多的大場面活動,我也是三十幾年頭一次見,陜北過大年活動是央視巡回宣傳地方春節特色活動的節目,既然是巡回說明央視不可能年年都來清澗,因此利用此次活動所產生余溫未散的效果,促使我縣特色文化產業得到大發展,此次活動才更具現實意義。
一、延續此次活動的亮點
1、延續鄉土味兒十足的西城區表演功能區規劃,包括舞臺效果設計 、小吃區設計、燈展區設計,看似簡單,實則體現在了設計者對陜北文化豪放表現力的把握上,需要保留下來,把舞臺后面的假窯洞做實真,為以后舉辦大型活動提供場所,同時也有此次“陜北過大年”活動成功舉辦的影子在里面,以后的演員走上這個舞臺就想起“陜北過大年”活動的宏大場面,可謂文化寓意深刻。
2、延續舉辦各種比賽,如道情、煎餅、烙餅、石板畫、秧歌等比賽,每年在清澗的各個景點舉辦一次這種比賽來增加文化吸引力。
3、延續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本次活動勝在場面宏大,但表現形式細節上還有提升空間,還有很多表現形式等待著有心人的挖掘。
二、發現問題彌補不足
在活動當天1點鐘,人數達到十萬,這么多人來看熱鬧,組織者也是始料未及,再加上大型活動組織經驗不足,在各個方面都考驗著我們的承載能力:
1、交通問題,部分外地回來的游客因沒地方停車,或停到城里走上來造成延誤了觀看的最佳時間。小吃攤位能賣的東西全部賣光,送貨車交通堵塞上不來。正月初十筆架山踢場子活動也因交通問題限制游客在300人以內。
2、廁所問題,10萬人只有6個移動廁所 ,每個前面都排著長隊顯然滿足不了需求。
3、安保問題,觀眾最多時候1個警察需要面對500個觀眾,丟失的小孩能找到,沒有出現踩踏事故也算是老天眷顧。
4、主持人問題,道情比賽沒有主持人報幕、報分,這無疑是組織者的疏忽。
5、手機信號問題,在這個人人可以直播的時代,手機信號在活動開始時候基本處于癱瘓狀態,隨著下午人流量減少才漸漸恢復信號。
三、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以上思考,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僅供參考:
1、今后每年年底前10天到春節舉辦清澗年貨節,把特色優質產品集中起來,用文化演出活動為吸引,帶動特色產品的購買。
2、正月初一到15這半個月時間里,組織多樣化的鄉土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來陜北過年并且把過年文化活動變成常態化付費點播,到時候每天都像正月初九一樣,飯店爆滿,酒店爆滿,小吃店賣光,特色產品賣光,何愁清澗經濟追趕超越不上來。
3、在組織秧歌隊的時候應該允許駐清單位或個體企業出秧歌隊,以比賽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們參與表演。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宣傳,對縣上而言可以減少一筆開支,秧歌隊數量也可以增多,否則單靠政府各單位出資組織的民間活動,形不成長效機制,起不到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一旦各單位不出隊,也就沒有火紅可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