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去一個半月,全年計劃也考慮的差不多了,老規矩,不管能兌現多少,寫下來,不怕打臉。
讀書&寫作
這是近幾年養成的最有價值的好習慣,肯定必上每年的TO DO LIST ,伴隨終身。
讀書:
去年共計看書28本,平均一個月2.3本。
雖然一年看100多本書的大有人在,也清楚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從頭到尾讀完,要善于取其精華,丟其糟粕,提高閱讀效率。
只是擔心,人為的碎片化書中的知識,導致結構不牢固,原本的“精華”也無法更好的吸收,得不償失。
至少現階段,在“丟棄糟粕”上,手不穩,索性就不丟。
更何況還需要用「通讀」去鍛煉閱讀耐力,即,快速切換到沉浸式的狀態,進行持久閱讀。
所以今年目標不變,不追求量變,平均一個月2–3本,已經是消化的極限。
寫作:
去年寫了5萬字,今年繼續保持一周一千字的節奏。
全年53周,所以累計寫作10萬字的大目標,目前看來是妥妥的。
唯一的挑戰是在文章質量方面需要提高一個檔次,尤其是產品設計類的文章。如何量化?同行說了算。
全國最大的產品經理社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woshipm.com」,是目前投稿審核比較嚴的垂直媒體平臺,采用全人工審核(我投了6篇,只通過了2篇),一旦采納,每篇閱讀量至少3K+。
用這個平臺去檢驗文章質量,比較靠譜。
目標,每月至少一篇投稿成功。
運動
因為周末時間要么上課,要么就給了寶寶,很難再擠出時間去參加集體運動,只有放棄最愛的籃球,以前的隊友說:現在只有在朋友圈才能看到我。
但汗還是要定期流,跑步是比較適合一個人的運動項目,截止到目前累計跑了370公里。
這兩個月養傷中,沒怎么敢跑。如果按計劃三月份復出,還剩十個月,算40周,保守一點每周20公里,總計800公里的跑量。
看來累計1000公里的小目標還是可以沖擊沖擊。
工作
最后說說工作。
去年在事業上折騰的夠嗆。迷信點的說法,怪“犯太歲”,運勢不好。
理性點看,還是受“而立之年”恐慌癥的影響,整年心態比較急躁。
這周看到一篇文章說:
有些事情做了,但失敗了,你的心里免疫系統會給這段經歷找到正面的因素 —— 也不至于就是白干吧,我畢竟還從這次經歷中學到東西了,也算是人生的磨練啊!
而如果沒做,你就會一直認為錯過了一個機會,心理免疫系統就沒辦法找正面因素了。
所以,有些決策,雖然失敗,至少可以徹底斷了念想,比起一直在心里騷動,又不知道是對是錯要好的多。
今年在工作上沒有宏大目標,主要是心態上的調節,順其自然,關注點放在自我迭代上,正確的事情堅持做,進步只是必然的結果。
其他
去年底發起的兩個群,一個是MBA 同學迭代群,我每日會分享一篇好文,一篇思考,有時也會引起同學的觀點碰撞。
另一個是每日百字群,要求群友每天寫100字
目標,不解散,不成為僵尸群。
以上所有計劃,盡量滿足?SMART 的目標要求,不玩虛的。
附?SMART:
Specific:具體。你不能含糊地說我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認知”,得有具體的方案;
Measurable:可測。將來目標是否完成,結果得是可以測量的;
Achievable:可實現。你給自己規定的這些任務不能好高騖遠,得是可以實現的;
Realistic:有現實意義。你的目標應該是你現在確實需要的東西;
Timeline:有明確期限。一周后做到什么程度,一個月、幾個月、一年之內做到什么程度,要有時間表;
大齡讀書愛好者,每周分享思考筆記。如果沒堅持,歡迎打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