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簡書的作者,有很多是對寫作躍躍欲試,卻又擔憂自己文筆不好的人。在此我想說,既然有想法,就立即行動,先寫起來,再調整姿勢!
當然,寫作的好處在此不再贅述。
因為我也有類似想法,直到真正寫了,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但是,難度肯定還是會有的。
比如,我在某平臺上,參加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日更挑戰計劃,已經順利日更了5天,今天突然有點發慌,你有過寫作時發慌的感覺嗎?
我其實曾經有過日更500天的經歷,為何這里進展5天,便有了恐慌?我想是我對寫作產生了敬畏,我知道有我的讀者在用時間去讀,而我不能讓他(她)失望,我希望我的讀者,通過文章可以與我握手,對我微笑,甚至會說我喜歡你來寫我來看的節奏!
寫作,也像是一種經營,會有短板,也會有焦慮和疑惑。其實,也是一路輸入,一路思考,又一路輸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個上午,我在頭條號上,寫了三個微頭條,一個問答,讀了《邏輯思維》80頁,讀了《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30頁,卻發現還沒有找到今天的寫作素材,所以有了焦慮。原來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及時拿來用,有時候沉淀和思考更加重要!
每天日更一篇文章,一篇還不至于讓自己羞與出門的文章。至少要成千字文,這是我對自己許下的諾言,好在遇到這本《學會寫作,自我進階的高效方法》讓我有了醍醐灌頂之感。
其實很多人,看到會寫作的人,會心生羨慕。而且覺得那會是你眼中的別人!其實曾經我也是這么想的。
但是有一天,我覺得自己不討厭寫作。而且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讀書,寫作,跑步,是一個人進階自己的有效方法!而我,還有向上求索的動力,所以我想試試看!
在兩年多的跑步里,我看到了堅持的意義!有多少人死在了堅持的路上?一點炎熱,一次風雪,便將很多人pass在成功的半路上。
而我,卻看到了自己隱隱的腹肌,看到了逐漸顯露的神采奕奕,看到了與困境處,依然樂觀向上的不屈精神!還有別人把你定義在塵埃里,而你卻依然有抗爭和傲然的骨氣!我想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很懂煙火重要性的那一個。
在兩年多的讀書里,卻越發的覺得知識的淺陋,在沒有讀書時,覺得自己是滿的,裝不下任何外來的東西。在書讀的越來越多的時候,卻反而發現,原來自己需要知道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因為讀書寫作,讓你能夠遇到太多非常優秀的靈魂,讓你照見自己的不足,促使你不斷努力!
在這兩年的寫作里,從開始懷疑自己能否日更,到覺得日更是一件可以為之的事情,再到不寫不痛快,我發現自己對于一個議題,能夠很快的發表出一團想法或建議。
駕馭文字,就像一場場精神的遨游。與自己的思想對話,表達自我之觀點,與一群陌生的文友,彼此交換心聲,交流看法。見眾生,照見自己,成長自己!
如果你今天沒有學習,沒有成長,沒有對一件事進行深入的思考,你就不知道寫什么;這就是寫作!一種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寫作絕對是你逼著自己每天成長、每天思考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都會說,我不會寫作,我怕人家笑話自己。其實,你要知道,你沒有那么重要。大家都很忙,沒時間那么重視你!
那么,想要寫作的姿勢變得優美,又該如何調整?才能形成好看的S型?讓她吸睛又走心呢?
寫作是對輸入進行思考后的輸出。因此,提升寫作能力的三大核心要素便是:輸入、思考、輸出。
輸入的時候
要每天都要堅持定時定量閱讀
要以吸收知識點為目的
要邊讀邊思考,最好有筆記輔助
主題式閱讀,可以讓內容主題更聚焦
好東西要反反復復讀;
閱讀時,要帶著批判性思維和學習的心態;
在閱讀中,要不斷代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經歷,理論聯系實際,會讓寫作變得具體生動。
關于思考
思考能力,其實是見證作者水平的重要標志。所以要不斷的鍛煉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要追問事物的本質
要對知識進行鏈接
要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
關于輸出
要多寫,持續寫,量變可以引起質變。寫的多了,自然就是一次次的經驗和磨煉,最終打磨成寫作高手。
要寫故事,還要寫觀點。故事因為通俗易懂,幾乎每個人都喜歡,所以要寫。而觀點,可以提升認知水平。也要寫。
最好有自己的寫作流程 。每個人的寫作習慣不同,想標題,列大綱,打框架,補充內容,可以根據個人習慣而定。
要重視自己的反饋系統。讀者的反饋,是你檢測文章質量的晴雨表。要多多總結思考,多與讀者互動。你才能夠更加了解自己文章的不足,也更能懂得讀者的需求,然后更加完善以后的創作!
結語:寫作和其他經營一樣,先要敢于去做,然后逐步調整和完善,只要認準了方向,方法正確,努力堅持,剩下的便交給時間吧!